心理承受能力是一個心理品質(zhì)問題,反映一個人對待困難與挫折的理智程度,社會風險意識,對自我思想,情緒,行為的控制能力。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為基礎,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內(nèi)容,循序漸進地開展起來。
盡可能地讓孩子自己決定和處理自己的事。作為父母和老師,應盡量地讓孩子自己決定和處理自己的事。只要不是壞事,只要孩子能夠做到,就讓他們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盡量少奉承孩子。許多孩子是在充滿奉承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即使孩子做了一些他應該做的事,周圍的人總是贊不絕口;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怕“刺激”孩子,千方百計地幫孩子找借口。這使孩子任性,虛榮。不奉承孩子,就是不單純地去討孩子的歡心,就是善于讓孩子承擔他應該承擔的義務,就是讓孩子清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從小就正視自己遇到的每一個問題。
及時地排解孩子的心理壓力。有時孩子會面對一些他自己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這時就特別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積極的排解和疏導。常用方法是:(1)跟孩子談心,解開他們思想上的疙瘩。(2)給孩子做出某些承諾,消除顧慮。(3)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解決問題。(4)鼓勵孩子堅強,自信,化解心理壓力。(5)善意地關心孩子的事,不論與心理壓力的成因有無直接關系,都會使孩子獲得信任感。(6)從事一些文體方面的活動,轉(zhuǎn)移其注意力。
有目的地進行“心理操練”。心理和生理一樣,必須通過一定的鍛煉活動一促進其健康。為培養(yǎng)孩子的承受能力,可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一些“心理操練”。比如,可在體育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品質(zhì);通過組織各種活動來樹立孩子的自信心;開展“生活自立能力比賽”等,使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有時,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可出點難題,在他們失敗,失意的時候給予鼓勵,教育孩子“得之不善,失之不憂”,始終以平和自然的心態(tài)參與生活和競爭,能夠經(jīng)得起未來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