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總能見到這樣一個場面,一部分幼兒踴躍地舉手發(fā)言,一部分幼兒眼巴巴地看著老師,很希望老師提問卻不舉手,還有一部分幼兒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教學(xué)之余,我經(jīng)常想:同樣是同齡孩子,為什么語言表達能力有那么大的差別,為了能更好的鼓勵幼兒勇敢的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意思或想法,充分指導(dǎo),肯定他們的發(fā)言權(quán)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不敢在集體中發(fā)言的畏懼心理.
小潔很少說話,可以一天不跟老師交流,也不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性格顯得有些 孤僻.老師向他詢問一些事,他則表現(xiàn)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不知如何回答老師,也拿不定主意該不該回答老師的問題.小潔與人交往的能力很讓我擔(dān)心!于是,我找到了家長,向他們詢問小潔在家里的日常表現(xiàn).小潔媽媽說:"小潔在家很乖,很聽話."我建議潔媽媽在家也創(chuàng)造一些能鍛煉小潔社交能力的機會.如:外出與孩子比賽誰最有禮貌,主動向他人問好;比賽誰最勇敢能自己去問售貨員買些東西等.但還沒說完,潔媽媽就說:"他哪敢啊!他從來都不與陌生人說話!"
聽了家長的話,我意識到問題的所在,正因為家長過度的愛護與幫忙,孩子完全沒有了自主意識:----少了家長的提醒,孩子就不知如何獨立去面對陌生人、陌生的事情、陌生的問題!如果一直這么下去,孩子的未來將變成怎么樣?他該如何面對學(xué)業(yè)的難題?如何掌握生活的技能? 他會與 人交流嗎?這些難道是家長們期望看到的嗎?孩子真的是從一開始就不愿意與人交往嗎?還是一直以來孩子的心聲已由父母家人的過度愛護所"代言"?
為了孩子的將來,我真誠地呼吁家長們:把孩子的發(fā)言權(quán)還給孩子吧,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