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中午12:00地點:盥洗室午睡時間到了,小朋友在準備入廁。男孩子有序地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隊,弘弘站在偉偉后面挨得很緊。偉偉轉(zhuǎn)過頭對弘弘說:"弘弘,你往后面站一點行嗎?"弘弘沒理他,仍然貼在偉偉身身上。偉偉上完廁所拎褲子的時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挨著他的弘弘,弘弘不由分說從背后緊緊勒住偉偉的脖子,偉偉大喊:"放開我,你干嗎?"我立刻走上前,一邊叫弘弘松開手,一邊觀察著偉偉的脖子。幸好及時,要不準得出事。我問弘弘:"你為什么要勒偉偉的脖子?"弘弘理直氣壯地說:"他用膀子打我。"分析:
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主要依賴于具體情境和兒童的認知因素。認知行為理論認為某些具有攻擊行為的兒童可能缺乏社會信息的處理能力,或者是對社會信息的解釋出現(xiàn)了偏差。高攻擊性的兒童在社會交往中,傾向與帶著敵意的眼光去解釋伙伴的行為和意向,存在著歸因偏差。具體來說,他在下列五個步驟的社會信息處理模式中容易發(fā)生錯誤或偏差:對環(huán)境中社會交往線索的譯碼;做出相應的解釋和歸因;搜尋可能的行為反應;決定一種可能的反應;執(zhí)行這種反應。如果兒童在以上任何一個步驟上出現(xiàn)偏差或有缺陷,都可能導致攻擊行為反應。此案例中弘弘的行為可以用這種理論來解釋,他將他人一個無意的動作看成是對自己的"威脅",錯誤的判斷使他做出了錯誤的攻擊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