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童心 ——談談如何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
蘇州市陽山實驗學校附屬幼兒園 袁紅艷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愿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著應對,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煩惱纏繞,難以自拔,于是倒下了。眾所周知:身體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健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受到重視的程度與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幅度成正比。幼兒階段年齡在三至六歲,是心理發(fā)展速度最快,最易穩(wěn)固的階段,健康的心理能使孩子有積極的上進的生活態(tài)度,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地施展和發(fā)揮出來。那么,如何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呢?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嘗試: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活動環(huán)境,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在總則里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
首先,教師自身得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高爾基曾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教師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兒,有寬容友愛的態(tài)度,有適當的感情表現(xiàn),積極合理的語言動作等。我們教師每天都要說很多相同的話,都要做一些非常煩瑣的事,所以我們要學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找到成就感和滿足感。只有自己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對待工作,才能對孩子投入自己的熱情。
其次,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綱要》中說:“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钡拇_,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取得成效的必要前提。愛是幼兒發(fā)展的“精神食糧”。作為幼兒教師要象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每個幼兒,工作中,我們應盡量尋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盡量讓每個孩子樹立起信心。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談,牽著手教育,使他們在師愛的搖籃中,獲得滿足,獲得自信,從而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同時在教師一言一行所流露的關愛中,培養(yǎng)幼兒關心集體、關心父母、關心同伴的積極情感。
最后,滿足每個幼兒的心理需要
平時,我們要細致地觀察了解每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行為,滿足幼兒正常合理的需要。在活動過程中發(fā)掘各人的長處,讓孩子在得到同伴、老師的贊許和尊重的同時,感受到自己的集體中的位置,當幼兒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后會產生積極情緒,激發(fā)其主動積極地學習。幼兒是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發(fā)展的,要滿足幼兒對玩具、游戲活動的需要。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組織等待、限制,我們改進了活動方式,以開放式的活動角形式,使幼兒能隨時自主地進入活動角,自由、愉快、充分地活動,滿足各人不同的興趣需要。同時,在活動中體驗同伴友好相處的樂趣,逐步使幼兒理解集體生活應有的行為、規(guī)則和習慣。
二、開展豐富多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幼兒擁有健康的心理
1、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切教育都在游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fā)揮發(fā)揮增效作用。陳鶴琴說:“從心理方面說,小孩子是好動的,好模仿的,游戲可以給小孩子快樂、經驗、常識、思想和健康!痹谟變簣@一日活動中,游戲和活動是幼兒學習交往技能的最好機會,游戲是合群性的養(yǎng)成,獨立性培養(yǎng)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通過游戲,讓幼兒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游戲除了本身的教育作用外,還能發(fā)揮增效作用,也就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滿足幼兒的需要,使幼兒感到自我價值的鼓勵性語言并注意運用眼神、笑容、身體等肢體語言肯定幼兒的積極行為。如在角色區(qū)“娃娃家”活動時,教師可以有意地進行強、弱搭配。這樣,在活動時以強帶弱,相互配合,促進幼兒交往,也可讓每個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參加其中某一組的活動,在活動中自由地交往。這時教師要認真觀察,帶動部分不善表達、不善交往的幼兒參加到集體活動中去;顒觾热萦珊⒆幼约哼x擇,讓孩子們完全處于平等、和諧的氣氛之中,有利于幼兒表現(xiàn)出積極的求知欲望,他們能以良好的情緒與周圍人交往,在兒童世界中學會處理和解決一些問題,克服膽怯、害羞的心理,學會自主、謙讓和協(xié)作。
2、教學活動中灌輸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如:幼兒的音樂、美術和舞蹈等等活動,能夠激發(fā)幼兒的熱情與興趣,增強注意力,引發(fā)驅動力;能使孩子們充分表現(xiàn)思想感情,釋放精神能量,滿足審美需要;能讓他們的心靈得到升華和凈化,從而自覺地去追求真善美、排斥假惡丑,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借助成功的藝術活動,可以收到顯著成效。例如:語言活動“怕羞的小黃鶯”。小黃鶯膽小害羞,在別人面前不敢大聲唱歌,現(xiàn)實中許多孩子也存在著同樣的心理問題。我們利用這個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設計系列活動,讓故事中的小黃鶯由膽小害羞變得活潑大方的事例,感染幼兒,并通過表演活動及有針對性的談話活動,幫助幼兒克服膽怯害羞心理,形成大大方方,勇于表達的良好性格。還有,體育活動能夠促進幼兒大腦的發(fā)育,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fā)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統(tǒng)訓練培養(yǎng)團隊精神、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因此,通過語言、藝術、科學、健康、社會等游戲活動的開展及一日生活常規(guī)管理,有意識的將心理健康內容滲透其中,挖掘各個活動的心理培養(yǎng)目標,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
3、日常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yǎng)。我們開設了設立生活角、益智角等區(qū)域,開展編織、系鞋帶、下棋等活動,使幼兒在共同合作中鍛煉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還創(chuàng)設困難情境,鍛煉心理承受能力。我們設計并開展了,比如“學習交往”系列、“戰(zhàn)勝挫折”系列等一系列有針對性教育項目。我們就是要讓幼兒在困難情境中感受心理壓力,在克服困難中體驗戰(zhàn)勝挫折的過程,在解決問題后總結分析經驗教訓,從而有效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
三、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孩子的成長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孩子個性心理品質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
(1) 培養(yǎng)獨立性
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地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萬不得已時,也應只是協(xié)助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2)培養(yǎng)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
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使他們學會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和寬容別人。
(3)提高挫折承受力,培養(yǎng)積極的情緒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沮喪,另一方面又能給人一生受益。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避免幼兒經受重大挫折,防止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另一方面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鍛煉幼兒的挫折承受力。教師可有意識的把幼兒置身于現(xiàn)實生活中,讓他們通過親身的感受,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驗,從而提高應付挫折的能力。成人應有意識的設置各種能引起幼兒積極情緒體驗與表現(xiàn)的情景,使幼兒不斷地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這對幼兒心理強度的提高,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4)體驗成功
最初的成功對孩子以后的學習、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體驗成功,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四、重視個別輔導
《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每位幼兒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存在差異。作為個性心理特征和性格,在每個幼兒身上的表征都不一樣:調皮好動的、喜歡打架惹事的、活潑開朗的、膽小怕事的、能說會道的、沉默寡言的、喜歡上幼兒園的、上幼兒園討價還價的等等。對任何一種表征的幼兒,我們都不能忽視。而是應該根據每位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幼兒的心理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幼兒解決面臨的問題和困擾,更好地發(fā)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地教育作用,促進幼兒健康活潑地發(fā)展。記得我班有位幼兒叫凡凡,由于家長的過度保護,膽子特別小。每次小朋友們蕩秋千時,她總是躲得遠遠的,眼里充滿了羨慕。有一次小朋友玩大型運動器械時,我拉著她的小手靠近秋千,,我拍拍她說:“你也去和他們一起去玩好嗎?” 凡凡嚇得躲在我身后。我蹲下來鼓勵她說:“這樣吧,我抱你上去,,在旁邊保護你?” 凡凡勉強同意了。我慢慢地搖著秋千,起先緊緊抓著我的小手漸漸放松了,眼睛有了笑容。我問凡凡:“好玩嗎?”她說:“好玩!”“那你還害怕嗎?”她說“不害怕了!蔽邑Q起大拇指:“你真勇敢!這回你可以蕩高一點了! 凡凡終于能自己蕩秋千了。其實,孩子的膽量生來都不一樣,只要我們教師把這看成是孩子性格的特點,而不要簡單的看成缺點并施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他們肯定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fā)展。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努力使每一名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因此,對于一些有心理缺陷、心理障礙,行為怪異的問題幼兒,我們更要進行跟蹤研究,制定系列方案,采取積極的方法,進行矯正性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個性傾向,恢復其健康的心理。賞識教育家周弘老師說得好: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樹有樹的美,花有花的美,草有草的美,萬物各成其美,人作為萬物之靈,更是如此。生命本身沒有優(yōu)劣之分,優(yōu)劣是后人對生命的涂鴉。例如:浩浩是個語言、動作都較遲緩的孩子,對別人的話從來都是“聽而不聞”,不看不睬不反映,對老師及小朋友的問話不予理會,雙眼無神地對著一個地方發(fā)呆,沉默寡言,什么事也提不起精神。不能與別人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我們了解到由于浩浩從小由保姆帶,保姆內向不愛說話,加上外地口音,因此浩浩說的話同伴和老師都聽不懂。我們根據他的心理發(fā)展水平,降低活動要求,不斷地鼓勵他學說普通話,還利用集體活動的機會,幫助引導浩浩建立友好的同伴關系。并與家長密切配合,請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上要把握好愛的尺度,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或不切合實際的要求,減輕浩浩的心理壓力。浩浩在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感受到了在集體中的快樂,慢慢地接受大家,逐漸融入到集體中。
五、社區(qū)、家庭與幼兒園相互融合,是幼兒心理健康的有力保證
家庭教育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綱要》指出:“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xié)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蔽覀儜摲e極宣傳幼兒心理保健的知識,取得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配合,通力合作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利用家長園地、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開設家長學校:舉辦有關幼兒和家長心理的講座,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開展親子活動,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互動;請家長共同參與教育活動;開展咨詢,切磋經驗,研討方法,提高家教水平和家與園的合作質量。還應該主動與社區(qū)溝通,優(yōu)化社區(qū)的教育環(huán)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guī)范的環(huán)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這樣,就使教育一致性原則得到了真正落實,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邁上了穩(wěn)步發(fā)展的道路。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在未來社會里,不僅僅需要與眾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長,更需要有良好的個性品質、道德行為等┅幼兒心理健康的養(yǎng)成不是一個游戲、一個活動、一個故事就能解決的。要把幼兒心理健康工作做得更好,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堅持不懈地把工作滲透到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中去,深入研究和開展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持之以恒,把我們的孩子逐步培養(yǎng)成全面健康發(fā)展的新世紀的主人。改變心情就改變了世界,改變態(tài)度就改變了命運,改變情感就改變了生活。讓我們走進童心,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讓每一個孩子獲得最大的快樂和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