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ㄒ唬"兒童哲學"本園的"十一五"課題是《幼兒園兒童哲學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兒童哲學"是美國著名哲學家李普曼所創(chuàng)建的,其觀點和方法產(chǎn)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李普曼認為"兒童有自己的哲學,并且從非常小的年齡就開始對真理、善良、公平、美德、思想等問題感到困惑,并為之著迷。"所以兒童是"愛智慧"的!"兒童哲學"關(guān)注的是兒童的思維過程,它有這樣一些核心要素--"愛智慧""哲學的探詢過程""樂于思考、敢于辨析"。其課程已經(jīng)在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推廣普及,(二)關(guān)于我們的實踐研究我園在探求學習中也引入了"兒童哲學"。通過對幼兒園兒童哲學的教育活動實踐研究來激活兒童思維,讓兒童樂于并能持續(xù)思考、敢于質(zhì)疑和辨析;對自己的觀點充滿信心,;同時學習接納尊重他人意見分享不同觀點。在實踐研究中我們形成了這樣一些策略--充分利用開發(fā)多元文化資源,引發(fā)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營造氛圍;形成"探究群體"。新談話活動《丑小鴨》就是我們在實踐研究中運用"兒童哲學理念"設(shè)計組織的具有代表性的活動之一。
●設(shè)計意圖:
在實踐研究中通過學習,我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拓展了教學視野,之所以選擇《丑小鴨》是因為作為童話它本身就是兒童的精神食糧和認識世界的一把鑰匙;通過分析它也是具有哲理性的,可以為我所用。當然,以往這個故事在各學齡段更多的是從勵志、追求夢想等角度來賞析,在幼兒園我們也進行過《丑小鴨》的教學活動,但都僅僅是引導孩子學習用文學作品本身的書面語言來回答問題,理解作品或復述故事,并沒有引發(fā)孩子基于自己生活經(jīng)驗之上的一種思考和相互間的對話交流從而去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而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所以,我運用"兒童哲學"嘗試改變傳統(tǒng)的方法,以新視角去設(shè)計提出諸如以下幾類問題,引發(fā)幼兒基于生活經(jīng)驗上的思考甚至質(zhì)疑--①基于不同角色的換位思考型問題②基于矛盾沖突的問題 ③基于兒童生活經(jīng)驗與感受的問題④帶有關(guān)懷性思考的問題。同時在課堂形式上也進行了改變;顒又,我努力去創(chuàng)設(shè)一個類似于"頭腦風暴"的討論情景,把課堂轉(zhuǎn)變?yōu)橐粋探究的群體,孩子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觀點立場變換座位形成"對立陣營",師生共為其中一員共同探究解決問題以激活幼兒的思維,促使孩子從不同方向思考問題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嘗試引發(fā)幼兒基于經(jīng)驗上的思考甚至質(zhì)疑從而啟迪兒童的智慧,鼓勵孩子樂于反思,敢于批判;同時通過換位思考來培養(yǎng)孩子的關(guān)愛性思維。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從不同角度積極思考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與觀點,敢于辨析。
2、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理解并尊重他人意見,分享不同的觀點。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
2、幼兒圍坐在教師跟前。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激起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二)呈現(xiàn)故事。(教師使用課件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丑小鴨》。把幼兒帶入到故事的情景之中。
(三)對話交流。(教師用提問、追問、反問引發(fā)幼兒的思考,引起幼兒與教師、同伴間的相互對話,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真實想法并嘗試進行辨析。)1、師:"丑小鴨的媽媽那么愛它,為什么它還要離家出走呢?"(設(shè)計意圖:這是一個基于文學故事本身的問題,它是我們在語言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提問的方式,對幼兒的能力需要只是"背誦"。作為第一個問題提出,有助于幫助小朋友回憶故事中的情景,深刻感受故事中語言表達的情緒和意義。)幼:"因為它被其他小鴨子欺負""因為大家都不喜歡他""丑小鴨的食物被別人搶了,它很餓。""它覺得家里的哥哥姐姐、周圍的鄰居都討厭它、要罵它""丑小鴨很可憐,它肯定覺得沒意思,不想住在家里了"……2、師:"丑小鴨走后鴨媽媽會怎么樣呢?"(設(shè)計意圖:這是一個換位思考型的問題,在整個作品中鴨媽媽只出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誰也沒有想過鴨媽媽的感受,因為它不是文章的主線,也不涉及到文章"追尋美好理想"這一中心的表達。這個提問,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小朋友嘗試著跳出自我的圈子,從他人的角度去看待丑小鴨離家出走的這件事情,用新的眼光去思考。有了這樣的鋪墊,孩子們還會像以前故事教學中那樣,認為丑小鴨的所有行為都是值得贊許的嗎?教師的這樣的提問仿佛在提醒我們,這是基于兒童哲學的故事活動,而非一般的文學賞析活動。)幼:(對于這一提問孩子們幾乎沒有思考就回答了)"鴨媽媽會很傷心""會很難過的""鴨媽媽會到處找丑小鴨,找不到她會哭的。"……3、師:"丑小鴨在家里和在外面都遇到了很多欺負笑它的人,你認為這些欺負和嘲笑丑小鴨的人算不算壞人呢?為什么?"(這個問題使幼兒一下子活躍起來,大家有些迫不及待,爭著表達自己的見解。有的干脆就和坐在一起的小朋友爭論起來。)(設(shè)計意圖:這是一個具有矛盾沖突的問題,它涉及到生活中對事物的評價,而這種評價對于孩子來講通常是兩難。我們知道:非好即壞,非對即錯,是幼兒期評價的事物的普遍方式,雖然如此,但兒童總是熱衷于討論這樣很難明確回答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所有的答案都可能有依據(jù)和理由,所有的答案又都值得懷疑和批判,這可能也是兒童熱衷于討論的原因吧。就如我們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聽到幼兒爭論兩件東西是"一模一樣"的;或是"不一樣"的;或者"一樣又不一樣"等等。)A、幼:"算壞人!"--"那些人罵丑小鴨""因為他們要欺負丑小鴨""因為他們要搶丑小鴨食物""因為很多人,母雞,都要欺負它""他們搶丑小鴨的食物,還把它弄哭了。"……B、幼:"不算壞人!"--"丑小鴨是白天鵝,小時候長得太丑了,所以他們才會欺負它""他太丑了,那些小鴨子才要欺負它,因為它的顏色和他們不一樣""因為大家不知道丑小鴨是白天鵝所以才會欺負她。""因為不是她養(yǎng)的,所以不算壞人"……教師小結(jié):"我想,其實如果丑小鴨不丑,那么那些人也許是不會欺負譏笑它的?墒窃谒麄兛磥沓笮▲喌拇_丑,于是他們表現(xiàn)出了自己不友好的一種態(tài)度,說了一些當時想說的話,做了一些當時想做的事。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給丑小鴨造成了那么大的傷害,讓它感到恐懼、孤獨、傷心又無助。所以老師要提醒小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當我們與別人相處時,你說話做事都要盡量考慮到他人的處境和感受,不能帶給別人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4、師:"如果你是丑小鴨你會離家出走嗎?"(設(shè)計意圖:這是一個基于兒童生活經(jīng)驗的問題,以故事為背景,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驗為基礎(chǔ),將二者巧妙融合后設(shè)計的提問。這樣的問題能從孩子的大腦中調(diào)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驗,把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放到故事的背景中加以討論,這樣的問題能打開孩子的話匣子,讓孩子對自己的理由進行充分的闡述,有助于孩子梳理已有經(jīng)驗。同時孩子們不同的答案,也有助于幼兒從另外的角度,思考整理自己的經(jīng)驗。)A、幼:"會"--幼1:"因為大家不喜歡我"師:"出去大家還是不喜歡你,你還是一樣被欺負呀!"幼1:"那我就躲起來。"幼2:"我就打電話找警察"幼3:"會出去,因為呆在家里會很熱"(注:當天天氣比較熱)師:"你的意思是不是外面的空氣更清新,天空更廣闊?"幼3:"嗯"B、幼: "不會離家出走"--幼1:"我不會,因為出去會被吃掉"幼2:"會看不到媽媽。"幼3:"出去有很多壞人"……師:"那呆在家里沒有朋友,還被人欺負怎么辦?"幼1:"我就去幫朋友,就有朋友了"幼2:"自己主動找朋友呀,這多簡單"幼3:"我就呆在媽媽的身邊"幼4:"等別人喜歡我的時候再和他們一起玩"……(反思:從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兒童生活中關(guān)于"安全的經(jīng)驗""如何結(jié)交新朋友的經(jīng)驗""如何對待寂寞的經(jīng)驗"都遷移過來。當教師問題提出后,有近半的人選擇要離家出走。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孩子選擇,一方面這次活動在對話和討論的氛圍的營造上,充分體現(xiàn)了自由和人人平等,因此每位幼兒都敢于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些都是屬于孩子自己的原聲音。另一方面我感到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的缺失,如"安全的問題","如何與朋友相處"的問題,在主題活動中,或《社會》活動中都是一直在的。為什么到了大班,我們的孩子還會堅決的選擇要離家出走呢?兒童哲學創(chuàng)始人李普曼教授的話:信息可被傳遞,理論可以灌輸,情感可以分享,而意義只能被發(fā)現(xiàn)。也就是說,以前我們對兒童講的安全、講的"與朋友相處"它們的意義其實還沒有被相當一部分小朋友所認識。而《丑小鴨》的活動情景,給了幼兒尋找這樣意義的載體,在一種假設(shè)的情景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意義。)5、師:"最后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展翅高飛!你認為它會飛回去看鴨媽媽嗎?為什么?"(設(shè)計意圖:這個問題同樣是一個基于兒童生活經(jīng)驗的,同時它又是帶有關(guān)懷性思考的問題,兒童哲學認為"好的思考不僅應該具有批判和創(chuàng)造性,也要是關(guān)懷性的思考"教師的引導是顯而易見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聽聽來自兒童的想法,聽聽來自他們的思考。大部分小朋友都說"會"。討論的聲音很大,老師急中生智,把小朋友分成了兩組,分別坐在自己的左右兩邊。當孩子們抬著凳子,走向自己的團隊時,我們看到說不會小朋友有約五分之一。)A幼:"它會回去看鴨媽媽"--幼1:"它想去看媽媽長高沒有"幼2:"丑小鴨變漂亮了,小鴨小雞就都喜歡它了"幼3(補充):"鄰居也喜歡它了"幼4:"看看媽媽生病沒有"幼5:"看看小伙伴怎么樣了"幼6:"回去讓她的鴨媽媽看看,她變成天鵝后長大沒有"幼7:"回去看媽媽,可以看到媽媽長老了沒有生病了沒有"幼8:"她想媽媽了,看她漂不漂亮?"幼9:"回去媽媽生病的時候,可以帶點吃的給媽媽"B幼:"不會回去看鴨媽媽"--幼1:"不會,因為它在外面有家了(有新家了)"幼2:"回去又會遇到獵人,丑小鴨害怕被打下來吃了"幼3:"媽媽都不會認識它了,她不是原來的樣子"幼4:"不會,如果又生了蛋怎么辦,它們又要欺負"幼5:"不會,因為它本來就不是鴨媽媽的孩子,它是天鵝。"幼6:"因為有可能是這樣,別人要把它烤來吃掉"(反思:從兒童的回答中,我們感受到即使是同一的答案,孩子的想法都是千差萬別的。即使對于同一的問題他們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和積極主動的自我感知。只要能創(chuàng)設(shè)這樣一種:只有思考和表達、沒有對錯、平等的、聆聽的環(huán)境,我們才能真正聽到來自兒童的"原聲音",才能發(fā)現(xiàn)兒童世界里有著屬于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評判方式,也才能更深入地解讀幼兒的。)教師小結(jié):(對說"丑小鴨會回去看媽媽的小朋友")--"如果我是那只鴨媽媽,我會因為變成了天鵝的丑小鴨又回來看我而非常感動的!"(對說"不回去"的小朋友)--"孩子們你們有自己的理由,但老師想告訴你們:我們應該學會去感謝每一個曾經(jīng)愛過、關(guān)心幫助過我們的人,這樣我們才會得到更多的愛與關(guān)懷,生活將會更加美好!"6、談話小結(jié):其實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像丑小鴨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當我們遇到這些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因該多想想自己該怎么辦,說話做事時多想想別人的感受,這樣我們才能一天天懂事長大,最終變成一只美麗的白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