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孩子一般都是需要父母細心的照料,而這些我們大家也應該積極的做好正確的了解,尤其是對于較小的寶貝來說有很多的注意事項需要家長們了解好,只有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夠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么,寶寶3個月怎么教育?下面媽媽們一起去看看吧。
1、變魔術。
目的:立即注視桌面的玩具,觀察物體在變動。
前提:會選擇最喜歡的圖畫以后。
方法:抱寶寶坐在小桌旁邊,一會兒放一個小紅球,一會兒放一個小瓶子,又換成一個小方盒,看看孩子是否立即發(fā)覺桌上的東西變了,看他對哪一個表現(xiàn)出熱情,四肢擺動,露出笑容,最后大人把一個小圓蓋放在桌上一會兒,再把他旋轉起來,一面說“轉轉!”。拿著孩子的小手在桌上劃圈,待盒蓋倒下時拿孩子的小手將他按下說“停”。這種不斷的變化,加上動手參與使孩子感到新鮮和快樂。
2、哪里響。
目的:引導寶寶聽聲轉頭、促進聽覺定向能力發(fā)展。
前提:頭能隨意轉動。
方法:在室內不同的方向發(fā)出聲音,如搖動嘩鈴棒、或在另一側用筷子敲碗、再在另一個方向搬動桌椅;然后母親從別的方向邊說話邊走近寶寶,看看他的頭部是否隨發(fā)出聲音方向轉頭。通過訓練的孩子可很快準確地將頭轉向聲源。
3、辨認父母。
目的:早日辨認父母,促進社會性發(fā)展。
前提:母親親自照料寶寶,否則就辨認照料人。
方法:母親短暫離開后突然出現(xiàn)在寶寶面前,并對寶寶微笑、拍手,或呼叫寶寶的姓名,寶寶將會有歡笑、呼叫、揮手、蹬腿、扭身馬上投入母親懷中等反應。如果母親不能親自照料,寶寶也能辨認照料人,但缺乏上述的熱情。經(jīng)常照料寶寶的父親也會得到孩子的歡迎,常常同寶寶玩“舉高高”的爺爺,或叔舅也會得到寶寶的辨認。
4、踢打吊環(huán)。
目的:發(fā)展手眼協(xié)調能力,促進肌肉發(fā)展,練習手和腳運動技巧。
前提:學會有意識摸床邊的布娃娃后。
方法:在寶寶床上用支架橫放在中間,吊著兩個玩具,旁邊各吊一個圓環(huán),大人牽拉玩具放入寶寶手中,讓他玩一會兒。然后讓寶寶的兩手各抓一個吊環(huán),提起雙腳去踢玩具,玩具最好是能踢響的。這樣每次踢動發(fā)出響聲,寶寶非常喜歡。玩具前后晃動發(fā)出動人的聲音,引誘寶寶伸手再次想抓他或踢他。寶寶開始還不可能夠得著,多次練習之后,他能將吊球打響或將他踢響。吊著的玩具最好每5-7天更換1次,新鮮的東西能吸引寶寶去擊準他,發(fā)展手眼協(xié)調能力。當他擊中或踢中時,大人要給以鼓勵:“寶寶真棒”!寶寶非常樂意玩這種游戲。
5、歌唱。
目的:發(fā)出拉長的元音。
前提:能發(fā)出“啊”、“哦”等元音。
方法:當寶寶在嗷嗷自語地發(fā)出1-2個元音時,大人也模仿寶寶發(fā)出聲音,有意將聲音拉長,引導孩子模仿。當他試著發(fā)出拉長的元音時,大人用稱贊的神態(tài)撫摩他,擁抱他。他得到鼓勵就會再次拉長聲音發(fā)出元音,如同歌唱家在練聲一樣。家長可把近日寶寶發(fā)的聲音錄下來同前十幾天比較。
6、踏蹬。
目的:發(fā)展寶寶下肢活動。
前提:解開襁褓,讓寶寶穿連腳褲或襪子。
方法:在寶寶床尾擺放一個帶響的充氣玩具。大人握住寶的腿蹬到玩具上發(fā)出聲音,寶寶會自己嘗試,全身使勁弄出響聲。多次活動之后他就知道只要用腿來踏蹬就會弄出聲音,他會經(jīng)常踏蹬弄出聲音逗大人笑。
7、搖呀搖。
目的:發(fā)展平衡能力。
前提:孩子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
方法:家長可把寶寶床腳墊高,讓寶寶仰臥或俯臥在床上,隨著年齡增長可讓寶寶坐或站在床上,然后輕輕地搖動。還可將寶寶床掛在門欄上做成秋千前后左右搖動。每天進行2-3次,讓孩子躺在搖籃中搖動,是發(fā)展平衡能力的很好的方法。有研究表明,自從搖籃消失后,孩子的平衡能力普遍下降,因此不要認為搖籃是古老的用品,并認為經(jīng)常搖動孩子會養(yǎng)成不搖就哭的壞習慣,而放棄這種發(fā)展孩子平衡能力的好辦法。
8、看世界。
目的:看周圍事物,促進視聽能力發(fā)展。
前提:豎抱時頭能伸直不必扶托。
方法:家長抱起寶寶在室內及室外到處走走,遇到什么,讓他看看,給他說說。寶寶會邊聽邊伸頭張望,四肢活動減少。他會對一些事物感興趣,盯著看個究竟,有時會伸手搖搖,用身體使勁不讓家長走開。經(jīng)常抱到外面去的孩子,在大人抱起時會伸手指著門的方向,手舞足蹈表示要出去。大人指著花說“花,真漂亮”,或者看到汽車說“汽車,嘀嘀嘀”等。
專家提示:上面說的也就是寶寶三個月媽媽們要怎么照顧,這些咱們大家也要做好正確的了解,同時也希望家長們能夠多觀察自己孩子的一些變化,及時的教導孩子多看看周邊的事物,多給孩子變化一些事物來進行了解和學習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