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在海參崴國立遠東大學漢學系執(zhí)教,天天同俄羅斯人打交道,俄羅斯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做法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俄羅斯幼兒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內容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大自然、習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讓孩子經受風霜雨雪和嚴寒的考驗。
1993年圣誕節(jié)前兩天,北風呼嘯,雪花飄飛,寒氣徹骨。在我所住的大樓前的空地上,出現(xiàn)了令人難忘的一幕:
一位身穿皮毛大衣、頭戴狐皮帽子的少婦站立在冰天雪地之中。她時而推動一下身邊那輛有篷蓋的嬰兒小推車,時而跺跺雙腳。她的肩膀和帽子上,積了厚厚的一層雪,看得出,她已在這兒站立了很長時間。一個身體包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小臉的嬰兒正在小推車里酣睡。他不時吸吮一下漂亮的小嘴,仿佛睡夢中也在享受母親甘甜的乳汁。
少婦名叫米里娜,是漢學系的工作人員,也是我的近鄰。小推車中的嬰兒,是她的可愛小寶寶,才四個多月。從孩子生下兩三個月,每天絕大部分時間處于睡眠狀態(tài)時起,米里娜就一天兩次推著孩子到大樓外的空地上散步,從不中斷。開始時每次半小時,以后時間漸漸加長。
那天下午,我剛下課回宿舍,正好看見米里娜站在雪地里推小車的情景。我十分奇怪:天氣這么冷,總有零下20℃,又刮著風,下著雪,為什么把這么小的孩子帶到雪地里挨凍呢?米里娜笑了笑說:“要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大自然、習慣大自然,這對他的健康有好處。我們俄羅斯人,就是這樣培養(yǎng)孩子的。”說著,她用手朝遠處指了指。循著她的手指方向,我果然發(fā)現(xiàn),在一百米開外的地方,在皚皚白雪之中,還站著四五位身穿皮衣手推小車的婦女。我的心情,也由驚訝變?yōu)榕宸?/p>
一個冬天的夜晚,已經九點半了,屋外一片漆黑,寒風颼颼。一個青年教師帶著他那兩歲的兒子匆匆出門。我正巧有事從外面歸來,問他這么晚了到哪里去。他指了指孩子:“我今天忙了一天,沒有時間帶孩子出去,F(xiàn)在帶他去散散步。”我說,天那么黑,又冷,孩子不怕嗎?他一笑:“男孩要膽大,天黑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怕什么?天黑正好培養(yǎng)他的勇氣。”
海參崴有美麗的海灘、碧藍的海水。夏天,海灘上游人如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俄羅斯人,都愛到海水里游泳、浸泡,然后躺在沙灘上曬太陽。我們每次去都能見到帶了嬰幼兒的青年夫婦。有的孩子才幾個月大,細皮嫩肉的,也被脫光衣服,先洗海水澡,再沐日光浴,皮膚曬得紅紅的。
跌跤·玩耍·交朋友
俄羅斯嬰幼兒家庭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和顯著特點,就是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克服困難的精神。漫步在俄羅斯的街頭廣場,無論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還是在海參崴,都難得見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在大街上,在臺階下,我經常見到一些兩三歲的小娃娃走不穩(wěn)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淚汪汪。而他們的父母親,卻連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腳步,鼓勵他們自己爬起來,繼續(xù)往前走。
小孩子在一起玩,你追我趕、打打鬧鬧中至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淚。父母親看見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傷痕,輕輕擦幾下,然后就讓他們站起來繼續(xù)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對于孩子要做的,父母親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
我的一個鄰居的女兒叫瑪莎。小瑪莎過一周歲生日時,她的父母親在家里舉辦了一個小小的慶祝會,邀請了五六個親友和我參加。我給孩子帶了一盒漂亮的彩色蠟筆作禮品。小瑪莎拿了蠟筆,就一個人玩開了。一會兒,她就把蠟筆扔得滿地都是,還在大人的書上、紙上亂涂亂畫,她的爸爸媽媽看了只是笑。不一會兒,她玩膩了,就開始爬沙發(fā)扶手。扶手很難爬,爬上去也很危險,我暗暗擔憂,但滿屋大人只是遠遠地看著她爬。小瑪莎好不容易爬上了扶手,剛想站起來,腳下一滑,一下子頭朝下,跌倒在鋪有地毯的地板上,嗷嗷哭叫。我見了都心疼,而那些大人們卻哈哈大笑。她媽媽走過去,鼓勵她自己站起來,讓她再去爬。
我曾問俄羅斯友人,為什么家長對孩子們的“玩”不加干涉。他們回答:“孩子的興趣同大人的興趣完全不一樣。怎么玩、玩什么,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應該讓他們自己決定。”在俄羅斯兩三年,我很少聽見孩子的哭聲,也從未見過父母親訓斥、責罵和毆打孩子,家長與孩子講話一般都是輕聲細語,態(tài)度親切,很有耐心。
由于俄羅斯的孩子從小就在不受或少受父母親干涉的十分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下成長,從小就自己決定該做的事情,因此,他們的獨立意識普遍較強,膽子較大,遇事冷靜而有主見,比相同年齡層次的中國孩子老練得多。我對門鄰居家,有一個叫葉戈爾的小男孩,才上小學。他能在冬天的傍晚,冒著凜冽的寒風,踏著滿地的冰雪,一個人到幾里以外的地方去替家里取土豆。他還主動地結交了幾個韓國留學生做朋友,邀請他們到家里做客,顯示了很強的辦事能力和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