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同事交換教子心得,其中有一條是怎么打孩子。劉姐的說法贏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評,她說,打孩子一定得在3歲以前,根基正了,以后就好管,因為“三歲看大”嘛!另外,3歲以前的孩子不會記仇,再怎么打他,一個鐘頭過后,他都會忘得一干二凈,況且人長大后,3歲以前的事是記不住的。
有了這些理論的武裝,我在家里常常打動不動就站著尿褲子的兒子兵兵,兵兵有個 壞毛病,你越是痛恨他尿褲子,他就越尿給你看。比如,他向保姆索要吃的東西,如果沒有得逞,就倒地大哭,甚至用頭撞地,一副潑婦撒野的孬樣,接著就是報仇似的尿褲子。
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揮手就打,但是,打過以后,兒子反而變本加厲,更加肆無忌憚地尿褲子,以示抗議。自然,他因此沒少挨打。
其實,每次打過之后,我難免心疼,只好自我安慰:男孩子嘛,沒關系,就當作一種“鍛煉”,不打不成器,古人也這么總結過的。
但是,情況越來越糟,兒子雖對我畏懼三分,可我一不在家,他就欺負小保姆,小保姆作勢要打他,他一點也不怕,反而咬牙切齒、充滿仇恨地瞪著她,甚至揮拳反打她。我聽了這些壞消息后,開始后悔曾經(jīng)聽了劉姐的“打兒經(jīng)驗”,擔心兒子從我這里學會了“以暴制暴”,如果形成暴力傾向,那就等于把他塑造成一顆“定時炸彈”了。
于是我開始和顏悅色地對待兒子,特別是他犯錯的時候(其實也不是什么錯,很多時候,是因為他無知,或者不會)。同時,和他一起分享兒童畫報,帶他出去玩;打球,他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再給他安慰性的撫摸;睡前對他說晚安,并輕輕按摩他的眉骨額頭,哼唱抒情小調(diào)……
漸漸地,兒子會興沖沖跑到衛(wèi)生間里小便了,然后凱旋似的回到我身邊“領賞”。有一次,他太急了,褲子沒完全脫好就迫不及待地拉了尿,結果濺了一褲子。這時,他很不安,遲疑地從衛(wèi)生間低泣著出來。顯然,他害怕被我打。我趕忙蹲下來撫慰他:“沒事的,寶貝,爸爸不怪你!”他這才半信半疑地跟媽媽進屋換褲子。
這時,我的心特別痛,我曾經(jīng)是怎樣愚蠢地傷害過他呀!我們做大人的往往只單方面自私地考慮自己的感受,而不知道或根本不去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是怎樣的脆弱、迷惑與惶然。
中國人喜歡用“打”字組詞造句,比如“打賭”、“打報告”、“打聽”、“打心眼”等等,從此以后,我希望父母們徹底去掉這么一個詞組:“打孩子”!因為你可能抬手打掉一個未來的太陽。(文/黃點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