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刺激過多、過強(qiáng)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xiàn)象,稱為“超限效應(yīng)”。當(dāng)前,不少父母在“望子成龍、盼女為鳳”的觀念支配下總是對子女不厭其煩地說教、囑咐、訓(xùn)斥、終日喋喋不休,以為只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刻骨銘心”。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也會導(dǎo)致“超限效應(yīng)”。一番苦心,換來的往往是孩子的無動于衷,甚至反感。
那么,家庭教育中應(yīng)如何避免“超限效應(yīng)”呢?
首先,表揚或批評要有“度”。表揚或批評,是家庭教育的“常規(guī)武器”。表揚時,要善于抓住孩子的每一次、每一點進(jìn)步。但表揚不能太頻繁、太“廉價”,不要大事小事都表揚,讓孩子成天生活在贊美聲中。否則,時間長了,孩子“膩”了,表揚就起不到應(yīng)有的作用了。批評時,更要講究藝術(shù)。要切記:“孩子犯一次錯,只能批評一次。”如果孩子犯了同樣的錯誤,應(yīng)該換個角度、變個方式,千萬不能“窮追不舍”。否則,孩子要么用“又來了,又來了”的話語“硬頂”,要么用捂耳、哼歌或做別的事來“軟磨”。更有甚者,索性“破罐破摔,對抗到底。”想象一下,這時父母的“金玉良言”還能震撼孩子的心靈么?
其次,父母要講究教育的“布白”藝術(shù)。中國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fēng)”!笆杩勺唏R”指的就是“布白”。有了“空白”,才能產(chǎn)生美感。家庭教育也同此理。心理學(xué)原理告訴我們:適當(dāng)?shù)摹安及住,更易激起孩子想象的浪花、好奇的漣漪。父母在平時與孩子的交談中,要“點到為止”,適時地留點“空白”,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反省。這樣,孩子就會敞開心靡,和你交心,與你為友。否則,過于嘮叨,得不償失。
父母過多的重復(fù)說教,到后來不但不再產(chǎn)生正面的教育效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厭煩甚至抵觸情緒。我們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和“尺度”。該放手時就放手,該不說的就不說。注意研究孩子的心理,抓住要領(lǐng),相機(jī)而教,然后輔以具體的指導(dǎo)和監(jiān)督。只有這樣,才能恰到好處,避免“超限效應(yīng)”,進(jìn)入“無為而治”和“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