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經(jīng)常自言自語,對身邊的人視而不見;他把母親叫作“阿姨”。
他看到那個水龍頭就要過去把它“關掉”,盡管水龍頭實際上并沒有開;他每天都要去鄰居家小便……
他們是孤獨癥患兒,就生活在我們身邊。
醫(yī)學專家介紹,近年兒童孤獨癥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且年齡越來越小。他們希望家長提高警惕,當孩子有孤獨癥傾向時,盡早咨詢治療,越早越好。
【個案】
把媽媽叫“阿姨”
“有將近一年時間,沖沖叫我阿姨。”4月12日,孤獨癥患兒沖沖的媽媽劉格齊對記者說。兒子剛一歲多,劉格齊就發(fā)現(xiàn)他有些異常表現(xiàn):叫他不答應,對身邊的人視而不見;有時候會自言自語。2000年7月,沖沖被診斷為患有重度孤獨癥。當時,他正好兩歲。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劉格齊的生活從此改變,她開始學習相關的醫(yī)學知識,研究孤獨癥。后來,劉格齊成了梨園醫(yī)院孤獨癥兒童康復中心的一名老師,沖沖目前正在這個中心接受治療。沖沖分辨不清身邊的人,他把所有的老師都叫“阿姨”,包括媽媽。劉格齊用近一年時間糾正他,但沖沖只有在劉格齊要求時,才會叫她一聲“媽媽”,從來沒有主動叫過她。李旺的格式化生活1988年,美國影星達斯汀·霍夫曼在影片《雨人》中成功塑造了一個孤獨癥的成人形象,此后,“雨人”就成了孤獨癥的代名詞。7歲李旺的某些刻板行為很容易讓人想起霍夫曼扮演的“雨人”,他在固定時間必須看固定電視節(jié)目,只穿從某個商店購買的內(nèi)褲……
李旺的父親李林說,兒子在學校吃過一次豆腐后,只要別人問他在學校吃了什么菜,他的回答一定是“豆腐”。李旺兩歲時,李林帶他到自己任教的學校散步。李林看到一個水龍頭正在滴水,就帶著兒子爬了幾步臺階,關掉了水龍頭。從那以后,只要經(jīng)過那里,不管那個水龍頭滴不滴水,李旺都要爬上去,擰一下水龍頭。李旺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李林家住在11樓,剛住進去時,對門沒人住。李旺每天都要到空房子里轉(zhuǎn)一圈,在洗手間小便一次,天天如此,即使偶爾不小便,也一定要去轉(zhuǎn)一圈。對門裝修后,李旺進不去了,他在家鬧了好幾天。
【現(xiàn)場】
對陌生人視而不見
4月12日下午,記者到梨園醫(yī)院孤獨癥兒童康復中心采訪,沖沖和李旺與另外幾個孩子一起,正在接受治療。李旺問了一句:“你們來干什么?”之后就不再理睬記者,他似乎并不想知道答案。沖沖則像沒看到記者一樣。“他對誰都很冷漠。”沖沖的老師說。實際上,除了李旺,其他孩子對記者的到來都沒有什么反應。在這里,孩子們一般要接受2到3年的表達、聽覺、模仿等多方面的訓練。孩子們每天的生活由圖表引導,開始的時候,這些圖表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治療的深入,孩子們能接受細微的變化。雖然老師一再提醒,但沖沖就是無法把圖案上的杯子和桌子上的實物聯(lián)系在一起。大多時候,他面無表情,也不大搭理老師,但會冷不防地猛烈拍手。如果他想做什么,就拿出隨身攜帶的圖表;如果他拿出媽媽的照片,那就表示他必須馬上見到媽媽———盡管他也許并不理解“媽媽”這個詞的含義,但他只知道照片上的人是他最親密的人。在記者觀察沖沖的半小時內(nèi),他一次又一次地拿出零食包裝袋圖案,向老師要零食,老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