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似乎是一個很時髦的話題,我近期看了一些雜志和書籍,感覺很平常。下面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個人思考,供大家取笑。
1、氣質(zhì)決定。大約有1/3左右的孩子,生下來就是調(diào)皮的。大約是小學三年級以后可以收斂。在這之前,父母只能適應,孩子之所以這樣是你們遺傳的結(jié)果,罪不在孩子。
2、環(huán)境互動。許多家庭人口比較多,或經(jīng)常帶孩子與陌生人接觸,別人總是逗孩子,孩子感覺比較好玩或在他是心目中這就是孩子與大人的合理的交往方式。所以他們樂此不疲,有人說這是客來瘋。可以通過陌生人的訓斥結(jié)束他的聯(lián)結(jié)。
3、興趣轉(zhuǎn)移。孩子不能支配他的語言和肢體時,父母很勁地愛,可孩子可以活動和發(fā)言了,父母的精力也轉(zhuǎn)移了。感覺他們就是搗亂(這往往是一些孩子的合理要求,比如,他希望你跟他玩,他對你看的書好奇,他希望你給他講故事等),于是怎么看他都是給你作對。他不是大人,你不是他最初的老師嗎?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別推脫給別人,你小的時候也是這樣過的。
4、負向期望。許多父母用意念來殺死孩子,希望他很不好。別不信,你看了許多書或雜志或網(wǎng)絡(luò)或醫(yī)生或?qū)<,他們說了許多孩子的毛病,比如多動癥、抑郁癥等,于是每天都這樣想孩子,論證別人的說法,于是你看到的孩子就是那個樣子。疑鄰拾斧就是這樣的。
5、盲目應對。一些有文化的家長,很想了解現(xiàn)今最科學的育兒技術(shù),很虛心的樣子。他們主要看最先進、最另類、最新、最國外、最批判的東西,拿雞毛當令箭。結(jié)果否定了一切現(xiàn)有是生活經(jīng)驗,拒絕成熟的技術(shù)。孩子很難科學地成長或與文化相抵觸,而父母骨子里還是“封建的”,于是他們很難接受孩子的行為,這叫自食惡果,自作自受。
6、狹隘的比較。和別人進行比較是好事情,但父母的眼光就盯著那些乖孩子,把他們做為樣板。結(jié)果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在行為上太不是東西。如果你到幼兒園去,就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是這個樣子的。
7、要面子。調(diào)皮的孩子肯定會受到別人的歧視,這是事實。這些別人可能是同事、鄰居、老師,尤其是老師,你很在意,因為他給你丟了面子,你們家族是很紳士很文明的,怎么弄出這個不爭氣的東西?一有這個想法就會把孩子的調(diào)皮無限增大,就像你晚上越聽手表的聲音就越感覺到手表的強大噪音影響了你的睡眠。
當然,肯定有孩子不屬于以上的類型,屬于基因的突變,就是調(diào)皮,就是屢教不改。我相信奇人奇像,他們肯定有不同凡響的作為,他們會為你光宗耀祖。
另外,我們肯定地講這種行為是隨年齡的增加而減弱的。我們沒有必要跟孩子較勁,幼年或童年就這么幾年,我們什么都不在乎可能會給孩子以最大的心理營養(yǎng)。
不知道對不對,我瞎說的。
--------------------------------------------------------------------------------
小餅干的媽媽:
仔細比對了,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
1、氣質(zhì)決定。
2、環(huán)境互動。
3、興趣轉(zhuǎn)移。
6、狹隘的比較。
7、要面子。
你總結(jié)得非常有理道!
~我們沒有必要跟孩子較勁~,明白是明白的,可是要做到這點很不容易哦!
--------------------------------------------------------------------------------
abby:
其實,葙葙不是調(diào)皮孩子,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
不過,上次參加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