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專家認為,在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父親產生的作用其實要遠遠大于母親。從他多年的咨詢經驗來看,那些出現(xiàn)任性、依賴、自卑、性別角色模糊等現(xiàn)象的孩子,大多與童年期沒有獲得足夠的來自父親的心理營養(yǎng)有關。多項研究證明:孩子得到充足的父愛會更聰明和更有人格魅力。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之一:性別認同
一般說來,孩子4—5歲時,開始有性別意識,而給孩子取名、買衣服和玩具、與孩子游戲和談話等,都傳遞著社會以及家長對不同兒童的潛在性別期望和標準。孩子到2歲時,能說出自己的性別,5歲左右,兒童能夠把某些特定的人格特點與性別聯(lián)系在一起,如男孩子應該勇敢,女孩子應該文靜。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家庭會鼓勵那些符合性別角色標準的行為,制止那些不適當?shù)男袨椤?/p>
換言之,如果鼓勵孩子不符合性別角色標準的行為,甚至采用錯誤的不符合性別角色標準的教養(yǎng)方式,那么孩子很可能會產生錯誤的性別角色認同。
在這個過程中,父親對孩子性別角色的認同帶來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為對于男孩來說,父親是男孩生活中最重要的性別典范。如果在一個家庭里缺少父親,男孩就沒有了模仿的榜樣,往往會使男孩缺乏男性應有的行為風范、處事模式,對同伴的依賴性強,處事的果斷性差。對于女孩來說,父親是可以教給她們邏輯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直觀展現(xiàn)男性與女性有何不同的人。
如果孩子和父親的關系足夠好,女兒會更富于女性美,兒子會更有男人味。在與父親的互動中,父親能把女兒女性部分的特質更好地引發(fā)出來。同樣,兒子會迅速認同父親作為男人的責任、原則、胸懷、膽識與氣魄。所以,和父親關系很好的孩子,不太可能會出現(xiàn)性別角色的認同錯誤。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之二:自我認同(即自信心)
如果孩子早年沒有獲得足夠的父愛,那么青春期很容易發(fā)生早戀狀況;如果早年沒有得到父親足夠的贊美和肯定,孩子會有自卑和焦慮。所以,請記住,對于童年期的孩子,父親一句肯定、認同、贊美的話,勝過母親說100句。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0—3歲時,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接納和足夠的安全感,這些母親就可以給予;而4歲以后,在孩子建立自信心、適應性等方面,父親對孩子的影響要遠遠超過母親。父親通常以完全不同于母親的教育方式和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孩子。他們會帶孩子去冒險、去探索世界、去嘗試做一些前所未有的事情,這樣,孩子在與父親玩游戲時,可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此強化對外界的控制感覺,增強自信心,提高對自我的認同。同時,父親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在人際關系中還會有安全感,有自尊心,容易和他人友好相處,能和人真誠相待。一般來說,這些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強,容易適應新環(huán)境。
那么,父親如何有效地表達對孩子的肯定、贊美和認同呢?最常用的兩句話是“很高興你是爸爸的孩子”,或者“你真是爸爸的好孩子”——如果你想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有所認同,不妨說“很高興你是爸爸的兒子(女兒)”、“你真是爸爸的好兒子(女兒)”。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之三:價值觀
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的父親,是不能奢望孩子有和他類似的性格和價值觀的。
精神分析學家認為,對于兒童青少年的性格形成,母親的作用在嬰幼兒期特別重要,而父親的作用在兒童期以后特別重要。4歲以后,孩子會非常黏父親,專家解釋為父親的自居作用——兒童往往追隨仿效父親,以期將來也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而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這是因為他們認為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而父親的愛是要通過爭取才能獲得——因此,他們更認同父親的價值觀,通過“認同父親的價值觀”,來獲得父親更多的關注和愛。
如果在孩子個性和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父親這個產生影響的最重要他人,如果這個最重要他人因為種種原因而缺席,那么孩子會轉向次一級重要他人——案例中,這個次一級重要他人固然是一直給予他安全感的媽媽。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正因為父親是影響孩子個性和價值觀的最重要他人,因此父親本身的個性、價值觀非常重要。從孩子出生懂事起,父親就應該是一個合格且優(yōu)秀的家庭教師,應以身作則地教孩子怎樣做人,如何自尊、自愛,使孩子樹立起一套正確健康的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