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點心后,軒軒從盥洗室洗好手出來,回到座位上,就在他快要坐下時,坐在他旁邊的鈞鈞把他的小椅子往邊上一拖,他一下子坐到了地上。正好這一過程被我看見,我真想馬上批評鈞鈞,因為以成人的眼光看,這明顯是在故意惡作劇。但我卻發(fā)現(xiàn)兩位當事人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坐在地上的軒軒立刻爬起來,重新坐到椅子上,而拉椅子的鈞鈞的注意力也并未繼續(xù)停留在這件事上,轉而看別的東西,兩個小家伙并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我也就此“忽略”了這件事。
事后我想,幸虧當時沒有教訓拉小椅子的鈞鈞,這也許只是一個偶然的巧合而已,他并沒有意識到這是“犯錯誤”,說不定他的初衷只是想幫助軒軒把椅子擺擺好而已。我選擇沉默也就是“淡化”了這件事情。而如果我當時教訓了他們,雖然當時可能起到了“教育效果”,但是事實上也就把這件事“強化”了。在他們幼小的心中就會形成這樣的概念:原來可以通過這樣的途徑捉弄別人。
作為一線幼教工作者,要明白當兒童的行為不適當?shù)臅r候,并不能將此作為錯誤行為,也許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合適的,因為他們正在學習新的價值、規(guī)范、標準、文化等社會規(guī)則。因此,當兒童在無意的情況下做出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闀r,老師要理解兒童的行為,選擇適宜的方法來對待這樣的行為,盡可能多地給孩子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