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釣魚》這個故事對于孩子們來說可謂是耳熟能詳了,本周我們的教育計劃中正好有這個教學(xué)活動,根據(jù)對我班孩子的了解,如果還是按照書本上的教案來實施的話,估計多半是沒有太多的興趣,且對孩子也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怎樣把這個“老”故事上的更富有新意,讓孩子們有點新的收獲呢?我展開了思考與實踐。。。。。。
首先在形式上要新穎,從與孩子們的談話中了解,孩子們對故事的了解大多是源于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而且大多是在小的時候,以圖畫書居多。在對信息技術(shù)課題實施了這么久以后,我也深信,多媒體的聲、畫、音、像,會讓孩子們重新愛上這個故事。于是根據(jù)故事的內(nèi)容,制作了合適的多媒體課件,一個場景一個畫面,可愛的貓咪形象,富有童趣的配音,讓故事動了起來,也讓孩子樂了起來。
其次在過程的設(shè)計上要有突破,教材上所設(shè)計的問題是緊緊圍繞著故事內(nèi)容而開展,適合第一次接觸這個故事的孩子們,對于我們班里的孩子來說,對故事內(nèi)容已經(jīng)基本了解,再照本宣科,意義不大。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讓孩子們的興趣更持久,更投入呢。于是,我和孩子們聊了起來——“孩子們,釣過魚嗎?”“釣魚需要些什么?”“你覺得釣魚是件什么樣的事情?”,孩子們的眼神亮了起來,有過釣魚經(jīng)驗的,從魚餌到魚竿,滔滔不絕的于大家分享著自己的經(jīng)歷,沒有釣過的,就用羨慕的眼神看著同伴。“那你們覺得釣魚對天氣有要求嗎?什么樣的天氣適合釣魚?”“你去過哪里釣魚,環(huán)境怎么樣?”這個問題看似很隨意,其實和故事的開頭是緊密聯(lián)系的,故事的開頭是“在樹林旁邊,有一條小河,河里有許多魚在游來游去。。。。”在隨意自然的談話中,導(dǎo)入了故事。在說說聊聊中,孩子們對故事有既有了新的認(rèn)識。
就這樣說說講講,故事講完了,最后是活動的結(jié)束,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寓意,而《小貓釣魚》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或許孩子們對故事的內(nèi)容不再熟記,但是當(dāng)我問到“小貓釣魚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了?”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說到:“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墒钦f歸說,孩子們又懂得了多少,于是,我引導(dǎo)孩子們開始了討論:“什么叫一心一意,什么又是三心二意?”“我們做那些事情是必須要一心一意的呢?”“你們有沒有三心二意過?結(jié)果怎么樣了?”孩子們雖小,可是答案卻讓我們感到,他們長大了。
回首這整個教學(xué)過程,孩子們一點也沒有顯得因為聽過這個故事而顯得意興闌珊,反而興趣依舊濃厚,這一次的嘗試讓我感到,只要有心,只要從孩子的需要出發(fā),勇于嘗試,勇于探索,會有不一樣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