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天,葡萄組用橡皮泥捏餅干。沒過多久陶澤宇跑來對我說:“老師,老師,我做了兩塊餅干,可以給娃娃家的娃娃吃!”我一看,原來他壓出了一塊圓形的餅干和一塊長方形的餅干;谒麑敬、壓等動作都掌握得不錯,我覺得應該引導他提升能力經驗,可嘗試使用輔助工具。于是我說:“恩,你的餅干很好,可是娃娃每天吃一樣的餅干,吃膩了。她想吃形狀不一樣的餅干了。旁邊罐子里小工具可以幫你的忙,快去看看。”得到啟發(fā)的小宇,發(fā)現(xiàn)了角落里各種工具,他就選了按壓動物造型的磨具,并開始嘗試使用。不一會他十分興奮地告訴我:“看呀,我做好了一塊兔子餅干!”雖然小宇的小兔子由于按壓時力氣不均勻,顯得有些殘缺,但對于他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主動探索的成功的經驗。
我在另外幾個孩子面前表揚了他,其他原來在自己玩橡皮泥泥的寶寶看到了,也開始學著小宇的樣子用磨具做“動物餅干”。最后,幾個孩子都能做出很多不同形狀的餅干,季喜璐卻怎么也不能做好。我走過去一看發(fā)現(xiàn)她按壓前沒有壓平,泥塊本身不夠大。我就先讓她做一些長方形、圓形、正方形的餅干,并不斷鼓勵她,她后來也選了三角形磨具,做出了一塊三角形餅干。我表揚了她,她馬上也開心的笑了。
分析反思:
同一時間在泥工區(qū)玩的孩子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陶澤宇他們性格活潑,敢于表達,很會動腦筋,動手能力水平在同年齡中處于較高的層次。而季喜璐性格較為內向,動手能力由于經驗和練習少等原因并不突出。幼兒的發(fā)展應遵循漸進性原則,小宇他們能力不錯,在游戲中有意識的加入、嘗試使用輔助工具。而璐璐的發(fā)展水平決定了她應該先充分地練習基本的揉捏、搓、團等單項動作,再考慮添加工具。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fā)展需要,教師不僅要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材料、根據觀察一按孩子的需求添加輔助材料。還要注意材料擺放上的暗示性和主次性。讓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發(fā)展需要有意識的進行選擇、探索,有利于幼兒在獨立探索中獲得學習經驗。
采取措施:
對于小班孩子來說,以模仿為主,所以教師的示范講解很重要。教師在示范時可以將泥工制作動作變成有節(jié)奏的兒歌并配以動作,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做"動物餅干":撮一撮,一個圓球出來啦。壓一壓,小球變成小餅干。餅上站,動物朋友請站好。按按按,動物按進餅里面。在等待時間、活動熱身等等時間段可以教師念,幼兒模仿,把學習過程游戲化的同時可增加練習,從中讓孩子知道如何做動物餅干的。對于個別幼兒要個別指導,對于能力弱的幼兒教師要不斷鼓勵,不能放棄,看到有一些小小的進步就要給他們表揚,讓他們體驗到做餅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