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一幼 姜姝男
在乘坐公交車上班的這段時間里,我經(jīng)?吹礁改富蛘唛L輩爭先恐后地搶座位,然后給尚無疲勞感的孩子坐。今天在6路公交車上就看到這樣的一幕:一位媽媽帶著五六歲的兒子上車,車廂里雖然不擠,但是已經(jīng)沒有座位了。坐著的乘客似乎也沒有給她們母子讓座的跡象,這位媽媽不一會兒就跟旁邊站著的中年婦女發(fā)起了牢騷,其中的內(nèi)容無非是什么現(xiàn)在的人缺乏愛心,讓座的良好風(fēng)氣已經(jīng)消失了等等。而她的孩子一個勁地問:“媽媽為什么沒有座位?我要坐!”
做父母長輩的總是希望為自己的孩子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盡最大的努力不讓孩子受委屈,但是我覺得對孩子來說就未必是一件好事。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為別人給自己讓座是應(yīng)該的。現(xiàn)實生活中,事事總是難以如意的,就象玩具柜臺里有許多玩具,而孩子永遠不可能擁有全部的玩具,只能選一種。如何教育孩子認清事實,如何面對不如意的處境才是關(guān)鍵。
當沒有座位時,要是家長改變抱怨的態(tài)度,和孩子比一比,看誰在搖晃的車上站得穩(wěn),就可以將眼前的“不如意”變成一次有趣的親子游戲。
家長們總當自己的孩子小,不懂事,其實他們是可以思考和判斷的,就看我們承認有沒有正確引導(dǎo),會不會利用這種契機讓他們?nèi)ゾ毩?xí),平衡自己的心態(tài),使孩子能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