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小鳥的天堂
重點領域:藝術
適合年齡:大班
設計背景:
《云雀》原本是一首羅馬尼亞民間樂曲,它形象地描繪了春天里的云雀在藍天上歡快鳴叫的情景,這首樂曲在中國也廣為流傳,因為笛子的音色輕靈,也常常被用來演奏《云雀》。聆聽《云雀》,它歡快活潑,音樂形象鮮明,應該很適合大班孩子的欣賞。賞析《云雀》,仿佛能看到云雀在空中忽上忽下、歡騰飛越的情景,與此同時,我的腦海里也閃現(xiàn)出《小鳥的天堂》的畫面。
《小鳥的天堂》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課程“玩水墨”中的一個國畫活動,活動的設計借鑒了吳冠中水墨作品中特有的形式美、簡潔美和節(jié)奏美,讓幼兒用濃淡墨畫樹林,用彩色油畫棒添畫小鳥。畫作色彩鮮艷、線條簡單明快,同樣表現(xiàn)了小鳥在樹林里快樂嬉戲的場面。那么《云雀》能不能把《小鳥的天堂》整合進來,以收到1 1>2的效果呢?
新《綱要》中提出,幼兒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必須是整體性的教育,幼兒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幼兒教育應該充分協(xié)調(diào)多種資源的教育影響,調(diào)動多方面的積極性,使幼兒教育形成一個系統(tǒng) ,使各種因素發(fā)揮整體的影響,提高幼兒教育的成效,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而近百年來音樂感知心理的研究也反復證明:音樂感知活動不僅是一種聽覺感知的活動,而且是一種多感知通道協(xié)同工作的感知活動。立足于整合觀和多通道參與理論,我們完全可以在幼兒絲竹樂欣賞教學中,引導幼兒利用盡量多的感知通道來對音樂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學習,激發(fā)幼兒對絲竹樂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
所以,我把《云雀》的欣賞活動也改名為《小鳥的天堂》,通過音樂活動和繪畫活動的滲透,通過欣賞表演活動和繪畫活動的整合,讓欣賞表演活動為繪畫打基礎作準備,讓繪畫活動加深對樂曲的理解,最終達到讓幼兒感知、熟悉、理解并表現(xiàn)《云雀》的目的。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云雀”,感受樂曲表現(xiàn)的快樂小鳥形象,能用身體動作進行模仿,并嘗試用繪畫的方式給予展現(xiàn)。
2.認識口笛,了解口笛的音色,感受絲竹樂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
活動準備:
笛子曲“云雀”、畫有背景的畫紙四張、筆和顏料。
活動過程:
一、第一遍傾聽笛子曲“云雀”。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曲子,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聽一聽是誰來了?
2)幼兒欣賞。
3)提問:A.誰來了?
B.你為什么覺得是小鳥來了? 音樂聽起來怎么樣?
C.這首曲子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是什么樂器能演奏出像小鳥的音樂)
4)看圖片了解口笛:
a.你認識這種樂器嗎?
b.你覺得它和什么樂器比較像?哪里像?哪里不同?
c.老師介紹口笛:是最小的笛子,音色比笛子還要高。
d.師:口笛的聲音是怎么樣的?(細細高高)小鳥的聲音呢?(也是細細高高的),現(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要用口笛來表演了嗎?(引導幼兒說說口笛的音色與小鳥的匹配)
二、傾聽音樂,模仿表演,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1)你好象聽到小鳥在干什么?
請幼兒大膽模仿小鳥的各種動作。(老師可重點指導幾個動作如:飛翔、在樹枝上跳來跳去等,為下面繪畫作鋪墊)
2)學一學個別表演得好的小朋友。
師:剛才某某小鳥飛得可開心了,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飛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我還看見某某小鳥和某某小鳥在一起,你們來表演一下好嗎?我們找個好朋友一起學一學……
三、進一步理解樂曲。
1)教師小結:這首曲子叫“云雀”,是用江南絲竹里的口笛來演奏的。聽了這首曲子啊,我們就好象看到了小鳥在藍天上飛翔,在樹林里舞蹈,特別地開心。
2)請幼兒聽樂曲,模仿表演小鳥的各種姿態(tài)和動作。
四、引導幼兒將小鳥歡快飛舞、嬉戲的形象畫下來。
1)師:快樂的小鳥們,你們剛才是在哪里跳舞的呀?
2)師:對,樹林、花園、草地都是小鳥喜歡的地方,是小鳥的天堂。瞧!這里也有小鳥喜歡的地方,我們一起去看看(帶幼兒到底稿前,稍稍欣賞,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我們讓小鳥們飛上去吧,讓這里也成為小鳥的天堂吧。
3)幼兒合作繪畫小鳥,教師播放“云雀”,巡視指導。
4) 展示幼兒作品,適當講評。
師:你的小鳥在哪里?它在干什么?你最喜歡哪只小鳥?為什么??
五、再次欣賞。
1.師:小鳥的天堂里真幸福!我也想去小鳥的天堂了,你們和我一起去嗎?
2.師:輕輕閉上眼睛,安靜地聽著音樂,想象一下,我們變成了小鳥,在小鳥的天堂里快樂地游戲、生活。(幼兒安靜欣賞音樂)
3.結束課時。
活動評析:
音樂欣賞,我們應該在“賞”字上多動腦筋,達到賞樂、賞情而賞心悅目;整合教學,我們應該在“合”字上多下功夫,達到合理、合情、合和而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