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孩子做情感交流互動
國外有這樣一本書,作者從孩子生下來,一直到18歲,一天一天把孩子的行為記下來。記了厚厚幾十本日記,最后出版,成了研究一個人成長的重要參考書。
兒子還小的時候,我也寫過《寫給兒子》,他不識字我念給他聽,他讀書了我叫他念給我聽,他很感動。
譬如:生命只有一次,媽媽只有一個,你來到這個世界純屬偶然。
為了工作,為了生活,媽媽懷孕仍然上班,仍然擠公交車。媽媽乘的那輛公交車,是全市最擠的公交車。人稱“減肥車”,胖子擠上去,等擠下來變成瘦子。媽媽流產(chǎn)了——你很幸運,那不是你。
后來有了你。為了保住你,媽媽在家里不上班,天天吃維生素E。
說來說去,是你的運氣好,從前有句古話,叫“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你就是來得巧的人。
2、把孩子當(dāng)成朋友,凡事與孩子商量
在家里,你不要事事決斷,一切聽你安排。這樣時間長了,會養(yǎng)成孩子“依賴”的壞習(xí)慣。你應(yīng)該把孩子當(dāng)成“朋友”,遇到事情,多與孩子商量。
3、把自己變成弱者,凡事要孩子照顧你
你可以說,女兒,今天媽媽身體不舒服,你幫媽媽把碗洗了吧。她一定會欣然同意,因為她覺得那是幫助了你。假如你不示弱,不把自己變成弱者,很武斷地命令孩子洗碗,可能就得不到這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