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兒子所在的托兒所搞了一次親子活動。作為媽媽,我欣然地參加了。
在前往托兒所的路上,我的心情格外好,我一邊走,一邊還在想著如何與兒子一同齊心協力做游戲、兒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如何與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
然而,這一切的好心情卻由于兒子在親子活動中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表現而蕩然無存,留給我的是好幾天的思考,F在再讓我們看看兒子在那天的表現吧。
活動是在下午進行的。當接受邀請的父母們都在教室的四周坐好之后,老師招呼所有的小朋友們在教室的中間圍了個圈,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拉開了本次親子活動的序幕。然而,正當所有的小朋友都圍著老師一起唱歌時,我的兒子卻不在其中,只見他繞著小朋友們的圈子正瘋狂地跑著,邊跑嘴巴還在邊“啊啊啊……”地大叫著。我看情景不對,趕忙在一旁制止他?墒撬盐业脑挳敹咃L,還在一圈接一圈地跑著。更甚者,在他跑了五六圈之后,他竟跪下來接著用膝蓋“跑”……所有的父母都在一旁看著他笑,我則滿臉通紅。終于,逮了個機會,我把他抓住了,不允許他繼續(xù)亂跑了?墒,他不跑了,但仍然不歸隊。其他的小朋友繼續(xù)和老師一起做游戲,而他卻躲到一旁去看書了,不管周圍的喧鬧,任憑我如何勸說都不愿出來。無奈,我只好讓他選擇他自己喜歡的活動。但是,當老師拿出準備好的蛋糕,正在給小朋友講解蛋糕中圖形的含義時,兒子卻從教室一旁的圖書角沖了出來,擠進人群,伸出小手指,從蛋糕上刮下一點奶油來舔。此時其他的小朋友也紛紛效仿,用手指戳蛋糕、舔奶油,這場面引起了周圍父母們的哄然大笑。望著這個“毫無組織紀律性”的兒子,我有些生氣,我不知道他為什么會與眾不同?一切都是這么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無法知道兒子當時真正的想法,畢竟他還小,一個三歲不到的孩子還無法完全和你溝通。他究竟為何如此反常呢?
一句話解讀
一般而言,2~3歲的嬰幼兒正處于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他們有著強烈的認識自己,表現自己的愿望,在和周圍人接觸的過程中,往往喜歡自我中心,甚至非常叛逆。 文中的寶寶在參加集體活動時表現出很強的自我中心,和老師的要求格格不入,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和小朋友們的行為不一致,這是他這個年齡段的特征。面對孩子的獨立反抗,爸爸媽媽應該有自己的應對措施。
·了解孩子反抗的原因
爸媽的建議不被孩子采納,是因為爸媽沒有說清要求,還是孩子正被眼前的游戲所吸引?爸媽可以根據不同原因及時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一則直截了當提出要求:如:“今天你在家做值日生,我們一起擺碗筷。”另則給孩子留點時間結束手中的游戲,接著再參與另一個活動,當然父母要說明另一個活動有趣在哪里。父母借用轉移孩子興趣的方法,達到吸引孩子的目的。
·善于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
爸媽了解了孩子反抗期的特點后,可以因勢利導,不要強求孩子。一旦孩子采納了你的合理建議,爸媽可以適時表揚孩子,讓孩子體會到成功感,對自己更有信心。
·不要過分約束孩子
有些孩子的放縱和搗亂行為可能是爸媽過于寵愛造成;有部分孩子則相反:爸媽過于約束孩子,用高壓甚至軍事化訓練方式使孩子服從自己,更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