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方式差別大,孩子讓恩愛夫妻起“沖突”
1995年婚姻失敗后,李玲玉來到加拿大留學(xué),邂逅了加拿大人杰瑞,兩人于1997年4月12日,再次走進婚姻的殿堂。兩人都是第二次走進婚姻,都對這次姻緣格外珍惜,夫妻倆恩愛有加,互相體貼對方,日子過得幸福甜蜜。
2000年,這個中西合璧的幸福之家,終于迎來了他們的愛情結(jié)晶,夫婦倆為兒子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杰希。兒子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可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一道難題擺在夫妻倆面前:由于文化的差異和教育觀念的沖擊,兩人對如何教育兒子各持一套理論,爭執(zhí)不休。來自中國傳統(tǒng)家庭的李玲玉推行的是典型的中國式教育,而丈夫則信奉西式教育。其中差別最大的地方是,李玲玉認為需要給孩子壓力,而丈夫認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
兒子3歲時的一天,李玲玉夫婦、兒子杰希和姥爺姥姥在上海的家中吃飯。一家人吃著正高興時,兒子突然用上海話罵姥姥“傻瓜”,接著又罵姥爺“傻瓜”。家人非但沒有一點責(zé)怪他的意思,還笑著說杰希會罵人了。
李玲玉立即要求兒子不準再罵人,可杰希竟越罵越起勁。李玲玉是個性子很急的人,見勸阻無效,一巴掌扇到杰希臉上,杰希的小臉馬上現(xiàn)出兩道印痕。杰希頓時傻了,看著媽媽,憋了很久,才放聲大哭起來。姥姥姥爺見杰希一哭,很是心疼,把他抱了過去。
“不用你們來管。”李玲玉說完,感覺到自己的身子也在哆嗦,這是她第一次打兒子。
姥姥姥爺只好不管。杰希一會看看姥姥姥爺,一會看看爸爸,見沒人來哄他,哭得更大聲了。
李玲玉和丈夫有一個約定,就是不管是誰教育孩子時,無論是對還是錯,另一方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給予對方意見,目的是在孩子面前樹立家長的威信。杰瑞看到妻子動手打兒子,本想制止,可想到他們的約定就默默走開了。
“有你這么教育孩子的嗎?”姥姥急了,邊抱著杰希,邊批評女兒。
李玲玉心想:小時候,您不就這樣教育我的嗎?您不是也打過我嗎?想著想著她更氣了,大喊著:“我教育孩子時,你們誰也不許管!”
父母知道女兒的脾氣,只好回到房間,希望杰希能聽媽媽的話?山芟R娝心“救”他的人都走了,哭得更厲害了。
“你到你的房間去哭吧,哭完后知道自己錯了就跟姥姥姥爺說聲對不起。”
杰希耷拉著小腦袋,走進自己的房間。李玲玉雖然心里非常難受,但總算松了一口氣。
一向很有紳士風(fēng)度的杰瑞,帶著責(zé)備和拷問的眼神走到李玲玉跟前。杰瑞從未在妻子面前紅過臉,此時他的眼神卻令李玲玉感到陌生,她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你不能這么打人,你要打皮了以后這孩子就不聽你的了,孩子犯了錯誤就該讓他面壁思過,不許看動畫片,直到他承認錯誤為止,但不應(yīng)該打他。”杰瑞說話的語氣很激烈。
“那你覺得該怎么辦,你的方法對這么小的孩子能管用嗎?”李玲玉反問道。她覺得打孩子在中國是件很正常的事。中國有句古話“打是親,罵是愛。”孩子的自制力差,即使承認錯誤也會很快就忘掉,應(yīng)該用更能讓他記憶深刻的方式。
兒子在自己的房間里還是不停地哭,好似一道催化劑使他們的矛盾進一步升級。
“如果今天的事發(fā)生在加拿大,兒子完全可以撥打911求助,那他就會被政府收養(yǎng),你就沒有當母親的權(quán)利了!&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