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小學一般只有上午有課,下午則由家長安排孩子上興趣培訓班。作為新移民,葉榛奇的父母工作很忙,下午通常由爺爺帶他到鎮(zhèn)上最大的綜合圖書館去,閱讀自己喜愛的圖書或參加各種免費的培訓講座。
圖書館不僅有為兒童專設的“兒童館”,配有數(shù)萬冊的插畫圖書、音畫圖書和立體標本圖書,還不定期地為小讀者舉辦各種有趣的講座,如陶藝捏塑、立體拼圖、賽車船模組裝、幻想畫創(chuàng)作等,老師由義工擔當,不只學費全免,連上課時所用的材料都由老師提供。在圖書館里浸泡久了,9歲的葉榛奇有了一個新想法:我也想當義工,為大家服務。他們接不接受小朋友當義工呢?
一問,孩子也有當義工的份。只要年滿5周歲,就可以申請在圖書館當義工了。英文水平不過關的,可幫助“兒童館”更小的孩子整理玩具和圖書,引導他們上洗手間等。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則會在父母的幫助下,為兒童館的圖書編寫母語與英文對照的“檢索目錄”。這些年,加拿大已成為亞洲人技術移民的首選之地,圖書館的雙語檢索資源明顯不足。葉榛奇就為兒童館新購入的1000多冊圖書做了一個中英互譯的補充名錄,為此館長還特別舉行了一個頒獎儀式,表彰他為圖書館所做的貢獻。
不久,葉榛奇又加入了圖書館組織的“業(yè)余朗誦小隊”。原來,加拿大的公益性圖書館還有針對高齡讀者的一項特殊服務:館方定期送書去老年公寓,為老人送上“精神食糧”。由兒童義工組成的“業(yè)余朗誦小隊”,為老人帶去了歡聲笑語,讓他們重新體驗到久遠的溫暖。孩子的年齡通常在8~12歲之間,除了為孤獨的老人們朗讀書刊外,還為老人們表演小魔術、小話劇和歌舞。移民的孩子還會帶來展示自己國家人文特色的圖書和禮物。來自山東的葉榛奇,就帶來了沂蒙剪紙、走馬燈和一個折疊式臉譜風箏,引起了老人們的濃厚興趣。
孩子也能當義工,是加拿大的一個傳統(tǒng),是為了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回饋社會的習慣!按壬撇皇歉蝗说氖,也不是閑人的事,慈善是每個人的事”,這是加拿大社會形成的一個共識。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從小有當義工的經(jīng)歷,會為他們的成長至少帶來以下好處:
凡事懂得為他人著想,不那么“自我中心”;關注弱勢群體,分析事物有全局觀念;樂觀向上,因為“殘疾人和老人都能快樂地跳舞和歌唱,一個孩子有什么理由悲觀失望”;
另外,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做一次義工產(chǎn)生的正面心理效應,抵得上孩子長大后看8次心理醫(yī)生。
據(jù)葉榛奇的爺爺反映,葉榛奇成為“小義工”后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他以往的思維常常是,“為什么沒人來幫我?我為什么不是最得寵的那個?”現(xiàn)在他的思維變成了:“我可以為你做些什么?我可以幫助你嗎?”
●文/天 凌 責任編輯:末 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