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終歸有面對失敗的時候。當孩子年紀還小,多數(shù)家長往往一笑置之,搶著幫孩子處理問題,或者干脆讓孩子放棄,認為他的能力還不足以完成這個任務,等再大些,才能夠勝任。
英國家長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常常會讓孩子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經(jīng)歷過失敗,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長大!
麥克的兒子查理就是這樣長大的,如今他不但會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電器,甚至連修汽車也能說個頭頭是道。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歲的時候,他看到麥克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就拉著麥克的腿,不愿跟媽媽回客廳去。見此情景,麥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來吧,查理,你來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樣!”查理馬上跳進洗碗池里干了起來。說是在洗碗,其實更像是在洗澡,查理衣服、褲子都濕了個透,碗不但沒洗干凈,而且還掉到地上,摔碎了一個。
開始時,查理還在笑,覺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覺得不好玩了,就無聊地把水潑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又推回來……終于,他忍不住哭了起來。直到這時,麥克才把他抱出來,送他去洗澡,換了干凈衣服,再把他放在洗碗池旁邊,自己戴好圍裙,把洗碗液擠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視下,把碗一個個洗干凈、抹干。
結果,查理第二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濕了一半。第三次,只有袖子濕了一點點。麥克教他把碗洗干凈的方法,查理越做越好。
這只不過是小兒科,比較危險的是燒水。
水壺放在煤氣灶上,里面的水被燒得滋滋響,麥克用一塊手巾墊在手里,把水壺拿了下來。查理也要做。那時他才4歲。麥克就把壺里的水換成溫水,告訴查理,水開時水汽會把水壺把蒸熱,所以要墊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熱,要注意,不能讓水壺傾倒下來。第一次嘗試時,半壺水倒在了查理身上。
“這是因為你的力氣不夠,”麥克說,“你需要用兩只手!
說完,麥克又為他換了壺溫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壺了,”查理膽怯地后退著,“我知道,這很危險,我再也不碰了!
“你一定要再試試,你有這個能力。”麥克鼓勵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在麥克的指點下,查理又試了一次。這次,他安全地把水壺取了下來。
麥克的想法非常簡單: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面對失敗,一次次改正錯誤,直到成功,這不只是教孩子學習并掌握能力,同時也是教他學會一種人生態(tài)度。(文/況發(f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