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時,小朋友們一起玩,爭搶玩具的事常常發(fā)生,通常這種情況下,忻是想玩別人的玩具的,但如果我并沒有給她帶玩具去,她要想玩我就讓她去問拿有玩具的小朋友,如果對方同意,那么就可以玩,如果不同意,那么,只有等待或是放棄了。這時候如果她得不到鬧的話我是不會管的,也不會為了她鬧,就去幫她要玩具;反過來,如果忻的小朋友要玩忻的玩具,我會問忻,給不給小朋友玩?如果這個玩具是忻最喜歡的,不給別人,那我就不會強迫了,或是引誘他們交換玩具,要不就放棄說服忻,告訴對方的小朋友,這個玩具忻最喜歡,讓他換其它的玩具玩。
我的這個教育方法不一定正確,我也不是專家,但是這是我的一次親身經(jīng)驗。一次,忻和鄰居孩子一起玩,鄰居孩子最喜歡魚,而忻看到人家玩什么就也要玩什么,于是就搶起來,鄰居的媽媽沒有馬上讓自己的孩子讓出玩具,而是告訴忻,這個是自己孩子最喜歡的,忻要玩等一會,先玩別的,然后給忻找了別的玩具,有了新玩具,兩個孩子的注意力都轉(zhuǎn)移了。
這件事雖小,但是那個韓國媽媽的做法給我很深的印象,她沒有強迫自己的孩子讓出玩具,而是考慮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意愿,維護孩子那個小小的自尊。反觀中國的媽媽,通常都是讓自己的孩子讓出玩具。
總體印象,我看到的國內(nèi)孩子們都是父母老師們教育出來的乖乖寶寶,很小的孩子就開始替別人考慮來贏得大人的稱贊,看著很讓人心疼。我們也往往過!多!地!教育他們利他,謙讓;我覺得適當利己,保護那個小小自尊是必要的,并不是這樣孩子就會成為利己的人。當然這個度要掌握好。
[參看精彩原文]
好孩子育兒網(wǎng)采編(責(zé)任編輯:Alice)
更多精彩育兒話題,盡在好網(wǎng)父母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