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離婚率的不斷攀升,單親家庭的子女教育問題口益突出,構(gòu)成了家庭教育心理咨詢的重頭戲。
現(xiàn)擇數(shù)例于后:
咨詢一:
我的孩子原先是個誰見誰愛的乖孩子。離婚后,孩子歸我監(jiān)護,可他那少廉寡恥的父親,卻經(jīng)常瞞著我往學校給孩子送吃的,送用的,送玩的,還不時把孩子接去動物園玩,逛兒童公園,游海底世界,把孩子玩野了,心也玩散了,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怎么辦?
咨詢二:
我的孩于溫文爾雅,很講禮貌,曾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可從我們離婚后,他一度消沉,后來不知怎么的,越來越野,越來越耍橫,活像小流氓,比他高半個頭的同學也敢打,頂撞老師。我教育他,他就向我射來仇恨的眼光。
咨詢?nèi)?
我的女兒聰明伶俐,長得也靈秀,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離婚后,考慮到我下崗,經(jīng)濟無著,歸她父親監(jiān)護。她父親再婚后,她與繼母始終不和。她繼母就慫恿她父親打她……前些時日,聽說才13歲的女兒偽造身份證去當坐臺小姐。我的心被撕得粉碎。
〔分析〕
理想的家教是完全家庭中父愛與母愛的有機結(jié)合,傳統(tǒng)謂之“父嚴母慈”。母愛,發(fā)揮著兒女感情港灣的作用;父愛,起著兒女行為規(guī)范監(jiān)督的功能。家庭的破損或夫妻的分道揚鐮,家庭教育的周延便告結(jié)束,事故便接踵而至,三個咨詢都說明了這個現(xiàn)實。
日本國分康孝《婚姻心理分析》闡及“離婚與子女”時指出:
“雙親的離異總是會使子女陷入深深的不安,感受著被父母拋棄的孤獨……很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和喪失闊步人生的豪情壯志。”津留宏和泉宇佐《結(jié)婚心理學》則一針見血,指出:“孩子常常會因父母離婚而行為不良。”
我們知道,夫妻是“一世姻緣”,父母與子女是“二世姻緣”;夫妻的婚可以離,但父母與子女的情和對子女的責任卻不能離。夫妻縱使離了婚,也應該不失為無愧于子女的父母,共同把子女撫育成人,離婚不離親子情。
第一種類型,謂之“忽視型”。母親傾向于任何時候都不提起父親,似乎壓根兒就沒有父親一般。這種教育,只有在孩子確實不知道父親,而母親決定獨立地教育孩子時,這種類型才有可能被認為是合適的。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母親也應該在孩子可能理解時向孩子講清楚。如果孩子還記得父親,硬做出似乎沒有父親或父親根本不存在的樣子,將是不明智的。
第二種類型,謂之“貶低型”。母親企圖貶低父親,企圖從孩子的記憶中抹掉對父親的一切好印象。母親盡全力使孩子相信:父親是個壞人,家庭就是被他拆散的。即使情況果真如此,這種教育立場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會把母親的這種不友好態(tài)度,看成是不公正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事理的明白,孩子便開始批判地對待母親,不再尊重母親,把由于自己失去父親的委屈轉(zhuǎn)移到母親身上。于是,母子的矛盾產(chǎn)生了,母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降低,即使不演成逆反心理,對教育也是極其不利的。
第三種類型,謂之“面對型”。面對現(xiàn)實,使孩子把父親看成是個普通的人,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與弱點。這種家教類型最明智,容易為孩子所接受,但對母親來說卻是最困難的。它要求母親有不尋常的容忍力,善于自我監(jiān)督,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由委屈和不公正而引起的痛苦。如果母親自覺地持此立場;那么,將有助于克服由于沒有父親帶來的教育困難。
孩子歸母親撫養(yǎng),情況如此;倘若歸父親撫養(yǎng),道理也完全一樣。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橐鰺o可奈何地解體了,怎樣降低對載著自己基因的子女的沖擊呢?只有離婚不離親子情,面對現(xiàn)實,忘卻恩怨,從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出發(fā),彼此協(xié)商,讓孩子歡樂地周旋于父母之間,既吮吸母愛又吮吸父愛,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