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的家長總覺得孩子得到的是不完整的愛,因而心存內(nèi)疚,于是想加倍地補償孩子,例如給孩子最好的物質(zhì)條件,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其結(jié)果會使孩子變得更脆弱更敏感。一位單身父親為了自己的女兒發(fā)誓:在孩子18歲以前不再婚。孩子則要求父親一定要第一個到幼兒園去接她,不許他對其他的人表示喜歡,不能說她不好,等等。現(xiàn)在女兒的性格變得事事好拔尖,嬌氣,愛嫉妒,說話尖刻、不饒人,不會體諒別人,比較“獨”。做父親的也沒想到苦了自己還落得這樣的結(jié)果。所以,對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是應該有一種平常心,不能事事都滿足孩子的要求。
不管父母是什么原因離婚的,孩子都會認為自己被拋棄了,再加上有些家長愛說“你爸爸(媽媽)不要我們了!”的話,這種無助的感覺會使孩子變得自卑、內(nèi)向,甚至整天胡思亂想,學習成績迅速下降。有些家長還會說對方的許多壞話,他(她)怎么不好,男人(女人)都不是好東西,等等,這樣在孩子長大后容易對異性產(chǎn)生懷疑、厭煩、憎恨等心理,人際關系會很敏感,他們將來的婚姻生活也容易不幸福。家長應該客觀地分析夫妻離婚的原因,用理性的、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訴孩子:不管怎樣,父母都非常愛他,只是不在一起住了,他可以自由地看望父母,希望他理解父母等等。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六七歲以后會模仿同性家長的行為而形成自己這個性別應有的行為方式,如果舀親獨自把孩子帶大,孩子很少接觸其他男性,他的行為很容易有女性化傾向,如優(yōu)柔寡斷,扭扭捏捏,“小心眼”,敏感,考慮問題過多等等。彌補的方法是:不限制、不剝奪孩子和父母雙方相處的機會,家庭離散了,但父母的愛沒有離開孩子。另外,為了孩子應該選擇再婚,而不是不結(jié)婚。
有些家長產(chǎn)生負氣的想法:一定要把孩子培養(yǎng)得出人頭地,為自己爭一些面子。結(jié)果對孩子期望過高,完美主義,孩子也不堪重負。家長應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而不要帶著個人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