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感染
新生兒對疾病抵抗力低,易致感染,所以做好預防感染的護理工作很重要。主要可以從這幾方面進行預防。皮膚,這是保護身體的第一道防線,切忌把皮膚弄破,平常要保持寶寶的皮膚清潔、滋潤,對寶寶進行護理時,一定要輕柔,衣物的選擇也要避免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臍帶,臍帶之殘端是皮膚的一個缺口,應結扎緊,局部要消毒;口腔,口腔黏膜不要任意挑破造成細菌入侵的缺口,呼吸道與消化道的感染都是從黏膜入侵的。吃維生素A與母乳都可以增加黏膜的抵抗力。另外,要注意保護好小寶寶,避免傷風感冒與胃腸道功能紊亂,因為這樣也可減低黏膜的抵抗力。
臍炎、臍茸的防治
寶寶出生后,臍帶被切斷,幾小時后臍帶的殘端變成棕色,會逐漸干枯且變黑。3~7天時從臍根部自然脫落。臍帶脫落后,根部往往潮乎乎的,這是正常現(xiàn)象,但如果臍部有膿性分泌物、臭味或臍帶表面發(fā)紅,甚至發(fā)熱時,則說明可能已發(fā)生臍炎,應及時去醫(yī)院處理。臍帶脫落以后,如果臍部總是不干燥,仔細觀察有綠豆大小呈粉紅色猶如葡萄串的新生物,且表面常有滲液,甚至有膿液,這就是臍肉芽腫,又叫臍茸。這是由于臍斷端長期不干燥受到細菌感染,有慢性炎癥刺激的結果。
處理時,在臍帶未脫落以前,家長每天應注意觀察臍部有無滲血、滲液。每天可用消毒棉簽蘸75%的酒精,擦拭臍帶根部,并輕輕擦去分泌物。每天l~2次即可,且不必包裹紗布,更不要用厚塑料布蓋上,再用膠布粘上,這樣很容易滋生細菌,釀成臍炎乃至臍茸。一旦出現(xiàn)上述臍炎或臍茸病癥,應盡快請醫(yī)生診治,不可在家盲目給寶寶治療。
新生兒溢乳的解決
溢乳即漾奶,是新生兒常見的現(xiàn)象,就好像寶寶吃多了,有時順著嘴角往外流奶,或有時一打嗝就吐奶,這些一般都屬生理性的反映。這與新生兒的消化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成熟及其解剖特點有關。正常成人的胃都是斜立著的,并且賁門的肌肉與幽門一樣發(fā)達。而新生兒的胃容積小,胃呈水平位,幽門肌肉發(fā)達,關閉緊,賁門(上口)肌肉不發(fā)達,關閉松,這樣,當新生兒吃得過飽或吞咽的空氣較多時就容易發(fā)生溢乳,它對新生兒的成長無影響。
處理時,只要每次喂完奶后,豎抱起新生兒輕拍后背,即可把咽下的空氣排出來,且睡覺時應盡量采取頭稍高右側臥位,便會克服溢乳的發(fā)生。更重要的是側臥位,可預防奶汁誤吸入呼吸道并由此引起的窒息。為了防止寶寶頭臉睡歪,應采取這次奶后右側臥位,下次奶后左側臥位,這樣要比仰臥位好,且可避免誤吸奶汁到呼吸道的危險發(fā)生。若發(fā)生嗆奶,應立即采取頭俯側身位,并輕拍背,將吸入的奶汁拍出。
重視接種疫苗
新生兒要重視接種疫苗,現(xiàn)在由于醫(yī)學比較發(fā)達,因此國家有明文規(guī)定,新生兒出生時,都要按序接種疫苗。但有些父母并不了解新生兒接種疫苗的項目和方法,因此不能嚴格按照科學的方法為寶寶接種疫苗。
這對寶寶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所以為寶寶接種疫苗一定要重視。這里主要介紹兩類疫苗接種方法,一類為卡介苗接種法,另一類則是乙肝疫苗接種法。
新生兒卡介苗的接種方法
新生兒卡介苗的接種方法是:生后1~2天,便要接種卡介苗。接種卡介苗后接種處應注意保持清潔,應該每天換襯衣,以防局部混合感染。
接種卡介苗一般無不良的全身反應,種后3~4周,局部可能發(fā)生較硬的紅腫,里面逐漸出現(xiàn)膿液,紅腫上可能有個小白點,以后結痂,且逐漸干枯。1~2個月后大部分便愈合,但會留下瘢痕,反應較重的可能發(fā)生破潰流膿,液下淋巴結腫大,局部紅腫。破潰時用消毒紗布敷蓋,若寶寶發(fā)熱,接種處周圍紅腫厲害,應立即就醫(yī)。
如果接種后無反應,則說明接種未成功,需做OT檢查。若OT呈陰性,應重新接種卡介苗。接種乙肝疫苗是為了預防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的接種方法
乙肝疫苗接種的方法:即出生后24小時內第一次接種,30~40天后(滿1個月時)接種第二次,5~8個月后(一般在6個月時)接種第三次。乙肝疫苗是提純的乙肝表面抗原,屬于滅活疫苗。
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后,只有30%的人能夠產生乙肝表面抗體,而且抗體效果很不穩(wěn)定;接種第二針后,能有90%的人產生抗體;到接種第三針后抗體的陽性率可達96%以上,并且抗體效果會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所以,家長必須記住要給寶寶接種3次乙肝疫苗,尤其是第三次接種與前一次間隔時間較長,千萬不要忘記。接種乙肝疫苗后寶寶一般沒什么明顯反應,有的寶寶會有輕微發(fā)熱,這屬正常。
溫馨提示
新生兒接種卡介苗3個月后,要到當?shù)亟Y核病防治機構做結核菌素試驗,檢查新生兒接種卡介苗是否成功。如果結核菌素試驗結果呈陽性,說明機體已產生特異性抗體;如果試驗結果呈陰性,則說明接種未成功,需要重新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