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很小的一些細節(jié),對還在生長中的寶寶來說確是潛在威脅,比如掏耳朵或者是吸鼻子等都有可能危害到寶寶的聽力。
寶寶的聽力發(fā)育是很多父母平時容易疏忽的地方之一,很多生活上的細節(jié)都可能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那么有哪些習慣會損害寶寶的聽力呢?
一、亂用工具掏耳朵
有很多家長看到寶寶耳朵里有了耳屎就會拿給大人用的東西,例如:發(fā)夾或者小火柴棒等,在寶寶小小又脆弱的耳朵里盲目的掏。這樣子做很容易使細菌進入寶寶的中耳腔里,從而導致中耳腔感染或者耳道流膿,嚴重者造成鼓膜穿孔導致孩子的聽力受到影響,甚至是耳聾。如果寶寶的耳屎實在太多可以用寶寶專用的挖耳勺挖,要小心謹慎,不要用不干凈的東西進去挖。
二、擤鼻涕
大多數(shù)父母在教寶寶擤鼻涕的時候都是用拇指和食指把寶寶的鼻孔壓住一半,然后讓寶寶使勁噴氣,但是這樣的動作會讓寶寶擤鼻涕的時候過于用力而造成鼻腔內(nèi)的細菌在壓力的作用下直接進入鼓室,從而傷害到寶寶的耳朵,輕則引起暫時性的耳堵塞,重則導致中耳積膿,或者是鼓膜穿孔等。
所以正確的擤鼻涕的方式應該是先壓迫一邊的鼻翼,然后擤出另一邊的分泌物,這樣比較不會傷害到鼻腔,而對于小朋友,家長可以用棉簽輕輕的清潔鼻孔口的一些分泌物,邊轉(zhuǎn)動棉簽邊抽出來,這樣做不但不會對孩子的鼻腔造成危害,而且還教會了孩子用文明正確的方法擤鼻涕。
三、吸鼻子
有些寶寶不懂得擤鼻涕,有時候貪玩也顧不得擤鼻涕,而是直接往咽部吸,這樣就會使寶寶養(yǎng)成習慣,就是沒有鼻涕的時候也會有這個動作,這樣很容易導致寶寶患上中耳炎,如果過于用力的話很可能導致并發(fā)腦膿腫,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家長要教寶寶擤鼻涕,采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幫助寶寶清潔鼻孔分泌物,糾正寶寶吸鼻子的壞習慣。
四、周圍環(huán)境噪音太大
日常生活中小寶寶的聽力發(fā)育期很容易受到噪聲的污染,有些寶寶不會表現(xiàn)出多大的痛苦,讓家長忽略了這個問題,所以寶寶的聽力就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減退。高分貝的噪音會刺激寶寶內(nèi)耳里的感應接收器,一旦受到損傷就不能把聲音傳給大腦了。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盡量減少不要制造噪音,為寶貝放音樂的時候盡量選擇比成人承受力要小的音量。
五、游泳感染
夏天帶寶寶去游泳的時候要選擇水質(zhì)比較好的泳池,因為游泳池的水質(zhì)太差就會刺激到耳膜,加上寶寶的抵抗力比較弱,很容易引起中耳炎,所以家長要帶寶寶去游泳的時候要注意對寶寶耳朵的保護,如果有水進入耳朵要及時將水倒掉,避免引發(fā)耳內(nèi)感染,危害到聽力。
六、錯誤用藥
寶寶小時候能不用藥就不用藥,如果非要用藥,那么就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因為有些體質(zhì)比較敏感的寶寶,有些藥物會影響到耳朵的聽力神經(jīng),有很明顯的損害作用,所以如果有需要的話服藥的時候醫(yī)生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聽力,如有異常要立刻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