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分娩的因素包括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心理因素。
一、產力
(一)子宮收縮力:是臨產后的主要產力,貫穿于整個分娩過程。
1.節(jié)律性:節(jié)律性宮縮是臨產的重要標志。
2.對稱性:宮縮源自兩側子宮角部迅速以微波形式向子宮底部中線集中,左右對稱,在向子宮下段擴散。
3.極性:宮縮以宮底部最強,最持久,向下逐漸減弱。
4.縮復作用:宮縮時子宮體部肌纖維縮短變寬,間歇期肌纖維不能恢復到原來的長度,反復收縮肌纖維越來越短。
。ǘ└贡诩〖半跫∈湛s力(腹壓)
是第二產程時,娩出胎兒的重要輔助力量。宮口開全后,宮縮時壓迫盆底組織和直腸反射性引起排便動作。
。ㄈ└靥峒∈湛s力:協(xié)助胎先露部位在骨盆腔內進行內旋轉, 胎頭仰伸及娩出。
二、產道
。ㄒ唬┕钱a道(真骨盆)
1. 入口平面:橫橢圓形
入口前后徑:(真結合徑) 11cm
2.中骨盆平面:骨盆最小平面,骨盆最狹窄部分,前后徑長的縱橢圓形。
中骨盆橫徑:(坐骨棘間徑)10cm. 與內旋轉密切相關。
3.骨盆出口平面:兩個不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組成。
出口橫徑:坐骨結節(jié)間徑,兩個三角共同的底邊,正常9cm.
出口后矢狀徑:8.5cm. 如果稍短,橫徑加后矢狀徑>15cm,正常胎兒可通過后三角經陰娩出。
注意:從下往上,出口9,中骨盆10,入口11.
4.骨盆軸:上段向下、向后,中斷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5.骨盆傾斜度:站立時骨盆入口平面與地平面的角度,正常60度,大了異常。注意:恥骨弓角正常90度,小了異常。小角小了好,大角大了好。
(二)軟產道
1.子宮下段:由非孕期的子宮峽部伸展形成,非孕期長約1cm,臨產時長約7~10cm。子宮上段肌壁厚,子宮下段被牽拉薄,子宮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兩者之間的子宮內面形成一環(huán)狀隆起,稱生理縮復環(huán),正常情況下,不易自腹部見到。
2.宮頸的變化:宮頸管消失,臨產前宮頸管長2~3cm。初產婦多是宮頸管先縮短消失,然后宮口擴張;經產婦多是宮頸管縮短消失與宮口擴張同時進行。宮口擴張,開全10cm時,足月妊娠的胎頭方能通過。
(三)胎兒
(一)胎兒大小
1.胎兒顱骨:由頂骨、額骨、顳骨各兩塊及枕骨一塊構成。兩頂骨之間為矢狀縫。頂骨與額骨之間為冠狀縫。胎頭前方呈菱形較大的空隙稱前囟門,位于胎頭后方的囟門呈三角形,稱后囟門。
2.胎頭徑線:
雙頂徑(BPD)為兩頂骨隆突間的距離是胎頭最大的橫徑,平均9.3cm。
枕額徑:鼻根上方至枕骨隆突的距離,以此徑線銜接,平均11.3cm。
枕下前囟徑:又稱小斜徑,平均9.5cm,胎頭俯屈后以此徑通過產道。
枕頦徑:又稱大斜徑,足月平均13.3cm。
(二)胎位
。ㄈ┨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