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美術活動中,我示范講解完手指點畫“穿珠子”讓孩子練習時,孩子們便接二連三地大叫著“老師,我不會”,很自然我便挨個地去幫助這些孩子一個活動,我光指導這些孩子忙得不亦樂乎,其余孩子跟本無法顧及。指導得多了,心情和煩躁,想想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動手能力越來越差了……活動結束后,我反復思考:是我的示范講解不夠清楚呢?還是孩子不感興趣?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說 “我不會”?孩子說 “我不會”時我應該怎樣做?……一連串的問題令我整夜輾轉反側:孩子不會時敢對老師說,他們沒有錯?墒侵v解得那么清楚還是不會,是真不會還是假不會呢?其實孩子對手指點畫是感興趣的,孩子也不僅是在這次的美術活動叫不會,以前的美術活動也經(jīng)常這樣。于是,我對這些叫“不會”的孩子進行逐個分析,這些孩子中有:(1)真正不會的(2)缺乏信心不敢動手的(3)不假思索有惰性的(4)想引起老師注意的。
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象,我改變了美術活動的教學模式和指導方法,我運用了“先試后導,先練后講”,注重“玩中學、學中玩”的嘗試教學法。在語言上我更多的是用“誰來玩玩?”“誰想來試試?”“誰來教大家?”等商量、激勵的語氣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這樣做讓老師了解到哪些孩子是真正不會的,需要老師啟發(fā)誘導和幫助的,也讓老師下一步的示范講解的重點把握得更準確;對不敢動手的孩子,因為沒有老師完美的范例和作畫前的約束而放下了思想包袱;對不假思索有惰性的孩子無機可乘;那些想引起老師注意的孩子有了表現(xiàn)的機會。同時使孩子有體驗、嘗試、探索的機會,為孩子營造了積極、輕松的活動氛圍,讓孩子體驗到平等、尊重,更多地感受到自主、愉快,從而激發(fā)了孩子的主動性、參與性,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美術活動中 “我不會”的聲音逐漸被孩子積極參與活動的氛圍所取代,孩子在活動中體驗到動手嘗試的樂趣。在工作中我也意識到要使孩子在美術活動中表達、宣泄自己的情感,并從中體驗到快樂,很重要一點就是選擇的活動內容要貼近孩子的生活,并是孩子們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