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我給你抓了一只羊”旗旗抱著楠楠,走到了玲玲的面前說。玲玲一聽馬上高興的說:“好好,我們一起去煮著吃。”說著,兩人抱著那只“羊”走到教室的角落,兩人忙了一會兒,似乎在做煮羊的準備……這一情節(jié)怎么這么熟悉,原來是受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啟發(fā),可見孩子們對這部動畫片的喜愛,連課間游戲時也會想到看來它的魅力真不小。是什么抓住了孩子們的心?我也和孩子們一起看這部動畫片,終于我找到了答案:這樣的情節(jié)在劇情中重復出現(xiàn),每一次出現(xiàn)都那么惹人發(fā)笑,而牽引孩子們的正是幽默有趣的動作。就像動畫片《貓和老鼠》中,孩子們一遍遍模仿小老鼠彈鋼琴的動作,百看不厭,每次都嘗試,每一次都收獲快樂。如果在教學活動中也這么做,會有些什么樣的收獲呢?
語言活動《小老鼠做蛋糕》中,講述了小老鼠們用雞蛋做蛋糕的故事,何不也加入動作試試,可是動作該用在哪呢?有運雞蛋的動作、運材料、做蛋糕的一系列動作、還有做蛋殼車的動作,那么多的動作,全都做的話,就沒有說的機會了,而這些動作并不是每個都能被幼兒所接受、所喜歡。到底什么樣的動作更能激發(fā)幼兒的共鳴?在《貓和老鼠》的觀看情景中我受到了啟發(fā):1、動作是幼兒沒做過的。好奇的天性會激發(fā)幼兒大膽地探索嘗試。2、動作是有目的、有需要的。在游戲的情節(jié)中,各種動作都可以被創(chuàng)編,要煮羊,得生火,沒有火有動作就行了。3、動作要夸張、有趣。孩子們模仿老師彈鋼琴的動作遠低于小老鼠彈鋼琴的動作,為什么?生活中是看不到小老鼠彈鋼琴的,老師的彈琴動作沒有動畫片中來的夸張、有趣。好動、愛模仿的他們自然就選小老鼠了。
活動中,我將運雞蛋、做蛋糕的動作運用了進去。在運雞蛋時,我將預設(shè)的情節(jié)中,小老鼠運蛋糕的辦法交給孩子們,大膽發(fā)揮想象做運蛋糕的各種動作,于是,有的幼兒推;有的幼兒搬;有的幼兒拉。小臉都紅了,好像真的很重。在做蛋糕時,運用的材料特別多,通過不同的動作來區(qū)分明顯就簡單來。蛋糕對于我班幼兒并不陌生,不僅吃過還畫過,可就是沒做過,當我向孩子們提議一起做蛋糕時,那一雙雙小眼珠瞪得圓溜溜的。為此,我還和孩子們一起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呢!你聽!“一大碗,一大勺,白白的面粉里面藏,敲雞蛋、倒牛奶,沾上面粉和一和,烤熟了,聞一聞,擦上白糖和奶油,哇!真香呀!”
有時候,孩子們的經(jīng)歷也是了解孩子的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