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幼兒用餐前,老師提醒幼兒用餐時要注意保持桌面干凈,告訴幼兒將骨頭等放入空碗中。然后組織幼兒用餐。在幼兒用餐過程中,保育員等一組幼兒用完餐后,將桌子擦干凈。老師雖然多次提醒幼兒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潔,也對吃飯干凈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甚至對個別不注意衛(wèi)生的幼兒給予了批評。
一段時間后,這個班的幼兒用餐衛(wèi)生習慣卻還是如初,還是不盡如人意。幼兒的桌面有米粒、菜湯等,吃完的骨頭盤中、桌上都有,地面也很臟。
鏡頭二中午,在幼兒用餐前,老師提醒幼兒用餐時要注意保持桌面干凈,告訴幼兒將骨頭等放入空碗中。然后組織幼兒用餐。在幼兒用餐過程中,保育員只要發(fā)現(xiàn)有桌上臟了,就過去將桌子擦干凈,幫助幼兒將骨頭等放入盤中。老師對吃飯干凈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
經(jīng)過了相同的時間,這個班的幼兒已經(jīng)基本形成良好的用餐習慣,能自覺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凈。幼兒能將骨頭等物主動放入盤中,當有幼兒不小心將東西掉在桌上、地上時,能主動撿起放入盤中。整個班的桌面、地面都比較干凈。
極其相似的生活組織環(huán)節(jié),為什么效果是截然不同呢?
著名心理學家凱琳發(fā)現(xiàn):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維修的話,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玻璃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其結果是: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論。
在[鏡頭一]中,保育員是等一組幼兒全部用完餐后,才將臟亂不堪的桌面去擦干凈。對于最初弄臟桌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予制止,桌面也沒有及時給予清潔。這無疑使弄臟桌子的幼兒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而桌上其他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會覺得:反正桌面已經(jīng)臟了,再弄臟點也沒有關系。
而在[鏡頭二]中,保育員只要發(fā)現(xiàn)有桌上臟了,就馬上過去將桌子擦干凈,幫助幼兒將骨頭等放入盤中。保育員隨時擦桌子、幫助幼兒將骨頭放入盤中的行為,在無聲的提醒幼兒用餐時,要注意保持桌面衛(wèi)生。對弄臟桌面的幼兒來說,是一種無聲的批評。幫助幼兒將骨頭放入盤中的動作也在無聲的告訴幼兒:應該這樣做才對。桌面始終保持干凈的狀態(tài),當有幼兒不小心掉下東西時,也能自覺主動的撿干凈。
這猶如當我們置身于一個異常優(yōu)雅整潔、地面非常干凈的環(huán)境中的時候,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就給我們一種不自覺的提示:這里不能隨地吐痰,不能隨手亂丟紙屑果殼。
破窗理論給予我們的啟示:在幼兒的常規(guī)培養(yǎng)中,我們要注意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整潔的環(huán)境,要善于營造"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氛圍。
如: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時可通過一些形象生動的圖片,給幼兒一種的暗示:讓幼兒知道該怎樣去做。如:在洗手的水龍頭旁帖上節(jié)約用水的圖片,幼兒就會知道洗手時水開小一點。在水桶前的地面帖上小腳印,幼兒就知道倒水時要不推不擠,按序等待……。
要及時為幼兒提供動作示范,對于幼兒年齡小,對老師語言提示的理解力越差。需要老師反復用動作去示范,幫助幼兒理解要求,讓幼兒明白該怎樣做才是對的。老師到位的動作示范,勝過多次的語言要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保教人員,要時刻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整潔的環(huán)境和友愛有序的氛圍。平時,對幼兒表現(xiàn)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要及時制止。當幼兒表現(xiàn)出積極、良好的行為時,要給予及時的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