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父母以為,科學,那么高端的東西,離孩子的生活太遙遠了,等他們長大些再說吧。實際情形是這樣的嗎?
孩子每天都在玩科學
聰聰?shù)膯栴}總是很多:“媽媽,雨是從哪掉下來的?”“水開了為什么會冒泡?”“為什么鴨子會游泳小雞卻不會呢?”……
詩詩則喜歡靜靜地觀察。也許一整個下午就那么興致勃勃地看著小螞蟻折騰來折騰去地搬家。驚訝于螞蟻小小的身軀卻承受著幾倍于自身的負重,看螞蟻碰面時用觸角相互打招呼,研究它們怎么搬運食物……
智仔喜歡思考。例如為什么哭的時候會掉淚呢?眼淚平時都藏在哪里呢?又如樹葉為什么一到秋天就會變黃?
阿亮最愛的則是動手。熱衷于和小朋友一起折紙飛機紙船,比著看誰的紙飛機飛得高飛得遠,誰的紙船折得最像花樣最多;喜歡把玩具拆的七零八落……
這些孩子當然都是在玩耍,但似乎又不止是玩耍那么簡單。他們每天玩耍的其實離科學很近,孩子們正在輕叩的正是這座圣殿的大門?茖W創(chuàng)造來源于疑問,解決疑問需要觀察,觀察到的結(jié)果需要思考,思考出來的假想需要實證。上面這些孩子的例子恰好形象地為我們演繹了兒童學習科學的必由之路——從身邊的科學入手,引導孩子對科學產(chǎn)生持續(xù)的興趣,把握開啟科學之門的鑰匙。
兒童與科學幾乎天生就是零距離
認為科學艱深枯燥、少兒不宜的那些父母,主要是誤解、曲解了科學的內(nèi)涵,不了解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與科學具有天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從下述科學的三層含義來看,兒童與科學幾乎天生就是零距離——
科學的知識和信息資料,孩子也需要
科學不一定就是書本上成型的知識。人們?nèi)粘I钪蟹e累和得到的經(jīng)驗都屬于科學范疇。如:天氣冷的時候要穿上厚實暖和的衣服,天熱了則穿透氣涼快的衣服;感冒了要注意休息,多喝水;陽光強烈的時候,要戴上墨鏡,以免強光刺傷眼睛等等,都是科學。人們不僅自己掌握這些信息資料,而且將它們傳給下一代,使他們也能夠掌握知識,并進一步積累探索新的知識,更好地生活。這就是科學的傳遞。正由于這種傳遞,推動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
媽媽告訴寶寶開水很燙、要慢慢喝之后,寶寶就對著杯子很勁吹氣:誰能說媽媽只是傳授了一個生活常識,而不是剛剛上了一堂最淺顯的物理課?
科學要求的探索,正是孩子的愛好
科學的探索過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對事物現(xiàn)象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得出結(jié)論→驗證結(jié)論是否正確→遷移或者應(yīng)用。
幼兒的生活中恰好充滿了這種科學探索的過程。1歲半的小雅邊在地毯上游戲,邊喝放在身邊的酸奶。由于玩得開心,碰倒了奶瓶,酸奶流了出來。她的小手無意中摸到地毯潮濕的地方,那種感覺使她感到奇怪。她看看自己的手(感覺到一個問題),再一次把瓶子拿起來,再一次喝了一口奶,看了看瓶子,再一次放回到地